在“十一五”期間,我國超硬材料及制品的創新能力快速提升,為我國超硬材料及制品的發展積蓄了雄厚技術力量,擁現出眾多不同層次的研發中心與實驗室,而且擁有眾多的規模化生產試驗基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從事超硬材料及制品教學、科研的大學有:河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吉林大學、燕山大學、華僑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川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工程學院、中原工學院、河南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山東大學、沈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桂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等數十所;從事超硬材料及制品的專業研究院所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國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托單位: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吉林大學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桂林礦產研究院、國家特種礦物材料工程中心、中非(集團)人工晶體研究院、長沙礦冶研究院、四川大學原子特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國家有色金屬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安西北核技術研究所、亞穩材料制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高速磨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都工具研究所、鄭州機械研究所、中南精密制造技術研究開發院、廣西超硬材料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河北省金剛石工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鄭州人造金剛石及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北激光研究所、中原工學院高檔超硬材料工具河南省工程實驗室、天津大學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微納制造工程技術中心等研究單位;還有眾多規模較大的專業企業所建的國家級或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集中有數以千計的教授、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博士、碩士、學士等科研精英從事超硬材料、超硬材料制品以及超硬材料功能應用的研究工作,使我國超硬材料及制品產業的創新能力迅速提升,超硬材料及制品產業迅速擴大,超硬材料及制品的應用范圍及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展,同時在對超硬材料的光、電、熱、聲等高新技術領域的功能應用研究均有跟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為我國超硬材料及制品產業全面進入世界強國行列提供了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