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繼一季度10.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后,海關總署5月10日公布數據顯示,中國4月份的貿易順差顯著擴大至114.3億美元。數位受訪的分析人士10日均指出,出口高增速的持續以及進口增速的明...
繼一季度10.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后,海關總署5月10日公布數據顯示,中國4月份的貿易順差顯著擴大至114.3億美元。
數位受訪的分析人士10日均指出,出口高增速的持續以及進口增速的明顯放緩,推高了4月的順差規模。4月份,中國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9.9%,進口增長了21.8%。
不過,月度順差規模重返百億,可能很難成為人民幣加速升值的理由。有外貿系統官員表示,月度100億左右的順差規模被視作一個比較理想的范圍。
“按此趨勢,即便個別月份順差再稍高一些,2011年全年順差規模也能控制在1000億美元左右的范圍,這將比2010年1800多億的順差規模大幅下降40%。”他說。
將貿易順差控制在1000億美元以內一直被外貿系統視作衡量中國貿易是否大致平衡的關鍵指標。
消息人士透露,系列削減貿易順差、調整貿易結構的政策近期有望陸續釋放:一攬子促進口的措施大致會在6、7月份出臺;部分高污染、高能耗、產能過剩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可能在年中下調;一份關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也已經上報至國務院。“在順差規模尚可接受的情況下,預計決策層不會再出手壓出口,畢竟還要為以后的政策調控預留空間。今年的貿易政策應該會維持基本穩定。”上述官員表示。
進口大減速
日本地震對中國進口的影響開始呈現,日本是中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地
海關總署的統計顯示,4月份,中國出口1556.9億美元,增長29.9%,刷新了去年12月創下的1541.2億美元的歷史紀錄;進口1442.6億美元,增長21.8%。
對比一季度的貿易數據可以發現,4月份,中國出口逼近30%的高增速仍然持續,但進口增速已經從一季度的32.6%大幅下滑了近11個百分點。
進口減速的原因可能在于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永軍說,中國的緊縮政策正在起作用,進口的突然放緩表明國內需求已經開始下降。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對中國未來進口會有何種影響也還難料。
瑞銀經濟學家王濤認為,還有一個可能是,在持續數月的大幅增加庫存后,進口商們大幅放緩了進口大宗商品建立庫存的步伐。一季度的進口高增長也主要因為,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伴隨國內企業在全球大宗商品牛市期間加速囤貨,導致中國大宗商品進口飆升。
事實上,4月份的原油、鐵礦砂、大豆、煤炭等主要進口商品也確實呈現進口量和進口額增速的雙雙放緩。以原油為例,1-4月中國進口原油8496萬噸,同比增長9.1%,進口額增長了39.8%,而1-3月原油的進口量和進口額同比增幅分別為15.2%和43%。
日本地震對中國進口的影響4月已經開始呈現。4月份,中國從日本進口159.9億美元,折算下來,僅僅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而在一季度,這一進口增幅還維持在26.4%。
日本是中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地,3月份地震的重災區集中在日本東北部,這里正是晶圓、電機等電子產品的生產重鎮。日本在華投資的加工貿易企業,作為日資跨國公司產業分工鏈條上的一個環節,其原料或關鍵零部件采購依賴于日本本土。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黨委書記姚文萍提示,日本地震對中國機電行業的影響有限,中國從日本進口的核心零部件中超過90%可以替代,截至目前還未接獲一家大企業報告因為日本方面零部件供應的暫停而被迫完全停產。
4月份出口逼近30%的高增長預計難以為繼。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5月10日告訴記者,預計全年的出口增速將控制20%以內,出口的減速預計未來數月就將兌現。
中金公司的分析報告也提醒,短期內出口訂單可能出現下降,4月份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反季節地回落了1.2個百分點,剛剛閉幕的春季廣交會成交額增速也顯著小于過去5年的平均水平。
“兩高一資”項目再嚴控
全年1000億美元左右的順差規模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
大部分受訪人士都將今年的貿易順差規模鎖定在1000億美元左右。霍建國說,100億美元的月度順差算正常范疇,就在去年中國的貿易順差還數次突破月度200億美元。
“如果之后的月度順差規模都能控制在100億美元左右,全年1000億美元左右的順差規模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他說。
也有分析人士對100億美元左右的月度順差規模能否維持存有懷疑。華寶信托宏觀經濟分析師聶文指出,考慮到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以及中國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外貿結構,中國4月的順差規模比較正常。他預計整個二季度的順差規模都在每月100多億美元,三季度會上升到每月150多億美元,四季度會進一步上升到每月約200億美元。
不過從今年順差的趨勢來看,順差將不再是一個要求人民幣繼續升值的好借口。前述中金公司的分析報告稱,2011年全年順差水平相對于去年出現明顯增長的可能性不大。人民幣仍將面臨升值壓力,升值速度可能因應輸入型通脹壓力和美元對其它主要貨幣匯率的變動而變化。“預計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5%-7%,且不大可能一次性顯著升值。”
前述外貿系統官員提示,今年“穩出口、擴進口、減順差”的思路下,系列政策將陸續出臺。其中,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中對“兩高一資”項目控制會更為嚴厲,鼓勵加工貿易向產業鏈高端延伸,延長加工貿易國內增值鏈,穩步推動向中西部轉移,鼓勵增量向特殊監管區域集中。
加工貿易被認為天然產生順差,此前中國削減順差也曾從壓減加工貿易著手。廣東省一位外貿官員介紹,近期已經有幾部委先后到廣東調研加工貿易,按照當前傳達的思路,這次的加工貿易新政更多是引導,而非簡單壓制,“穩定存量”是操作思路之一。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