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在16日短暫的突破了6.1大關,再次刷新了匯改以來的升值紀錄。其實,這已是即期匯率市場連續三個交易日刷新匯改高點了。然而,9月中國出口大幅下挫,人民幣再度進入升...
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在16日短暫的突破了6.1大關,再次刷新了匯改以來的升值紀錄。其實,這已是即期匯率市場連續三個交易日刷新匯改高點了。然而,9月中國出口大幅下挫,人民幣再度進入升值通道頗顯詭異。據《中國經營報(微博)》記者了解,持續流入的熱錢似乎成為這波背離式升值的市場動因。在人民幣升值高壓之下,外貿企業對人民幣結算呼聲日漸強烈,其國際化進程有望再邁一步。
外貿企業很受傷
據湯森路透提供的數據顯示,10月16日早盤,銀行間詢價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即期匯率報價漲至6.0983,突破了前期6.1007的低點。當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6.1408元,比上一交易日升4個基點,中間價也再次逼近歷史高點6.1406。
“還在漲?今年我們的利潤大部分都已經貼近去了。”在114屆廣交會上,江蘇雙星電子的海外部負責人頗為煩惱。今年至今人民幣漲幅已達2%,對于利潤率普遍在四五個百分點的家電、電子行業而言,僅僅今年的人民幣漲幅就已經將其利潤侵蝕過半。
更讓外貿企業苦惱的是,在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同時,新興市場及日本的貨幣卻在大幅貶值。東莞臺商協會顧問袁明仁表示,今年東莞臺商出口普遍下滑,高者下跌了兩三成。臺商較為注重的日本市場,由于日幣貶值利潤大幅下滑。而前兩年被寄予厚望的新興市場情況更為糟糕,“現在印度、俄羅斯采購商在大幅壓價。”
深圳昆侖實業的海外市場部總經理李元偉表示,今年以來印度貨幣已經貶值了超過20%,市場的購買能力已經一再萎縮,“有些老客戶要求報價下調10%以上。”
一達通中小企業外貿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中小微外貿企業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珠三角范圍內超過1000家中小微外貿企業中,有兩成企業存在因為匯率波動而推掉訂單的現象。“沒錢賺肯定得推。”李元偉表示。
海關總署發布的9月份中國貿易數據顯示,盡管當期國內依然取得了152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但出口情況大幅低于預期。此前分析人士普遍認為8月出口可以取得5.5%~6%的上漲,然而事實卻是9月出口同比下降了0.3%。“除了因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的技術因素外,也受J曲線效應影響,菲律賓、泰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市場匯率前期的貶值沖擊中國的出口。”國聯證券的分析師張曉春表示。
另一方面,作為未來六個月出口晴雨表的114屆秋季廣交會卻是人氣不旺,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此界廣交會參展企業比上屆減少了229家、而現場前兩天的采購商也不如往年,官方額解釋是,受中東地區傳統節日的影響,預計中東客戶到訪會受到影響。
據了解,上一屆中東客商占了總客商的1/4。
人民幣結算加速
既然出口難言喜人,人民幣升值的動因何在?央行10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月為3.66萬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比今年二季度增加了1600億美元,成為2011年二季度以來最大的季度增幅。
與中國外匯儲備大幅增長相對,其他新興市場正面臨因美聯儲退出QE擔憂而引發的資本大幅外流。彭博社援引新加坡ING Groep NV亞洲研究主管Timothy Condon稱,中國外儲數據可能反映了其避險地位,表明熱錢在市場動蕩時期流入中國。
事實上,在人民幣匯率預期貶值的二季度,外匯儲備增幅明顯放緩。一季度我國外匯儲備增加1300億美元,二季度迅速回落至600億美元。6月華爾街出現了一波賣空中國的風潮,其后在中國經濟數據有所好轉后,人民幣匯率開始企穩,在經歷了六七月結售匯逆差后,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8月銀行結匯1479億美元,售匯1395美元,結售匯順差83億美元,表示持有人民幣的意愿恢復。與此同時,外匯占款也有六七月的負數轉正。
另一方面,外部市場環境也在發生變化,隨著美國迅速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預期減弱。資金呈現回流新興市場的狀況。9月東南亞以及巴西、印度等新興市場出現貨幣升值的現象。9月20日,數據顯示流入泰國債券市場的國際資本高達創紀錄的371億泰銖。
彭博社提供的數據顯示,9月第二周外資流入新興亞洲市場的規模達到63億美元。
與此同時,人民幣也開始了新一輪上漲,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新增外幣貸款在經歷七八月的負增長后再度轉正。截至9月末外幣貸款余額為7657億美元,同比增長22.9%。而8月余額為7513億美元。依此推算,9月當月新增外幣貸款達144億美元,此前七八月外幣貸款分別減少187億美元以及減少58億美元。
研究機構CAPITAL ECONOMICS發表研究報告稱,中國三季度的數據顯示:“中國似乎獲得了資金凈流入,其中包括不能被中國貿易順差或凈直接投資解析的200億美元儲備購買”,該報告認為,在其他新興國家通過干預手段支持本幣時,中國由于流入資金數額過大,中國央行不得不拋售人民幣來維持其低位。
進入10月,人民幣升值步伐突然加快。有分析人士認為監管層有意放開限制,借此擴大人民幣波幅,加快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招商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謝亞軒表示,不排除監管層順勢而為,減少干預,改變此前盯住某一平臺區間震蕩的模式,甚至可以為日后擴大匯率波幅等其他匯改政策提供基礎。
就在人民幣頻頻創新高的同時,第五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取得突破型成果,倫敦作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地位再度強化,中方給予了英方800億元RQFII額度。而稍早前,國際清算銀行每三年進行一次的外匯市場成交量調查結果顯示,在全球日均外匯交易量中,人民幣日成交額擴大至1200億美元,首次進入全球十大交易最頻繁貨幣。
“如果可以用人民幣結算,那我們的匯率風險就可以鎖定。”李元偉表示,也許正是基于這一考慮,本屆廣交會提倡人民幣結算,但記者在會場隨機采訪了一些參展企業,絕大部分仍表示采用美元報價,“歐洲、日本的客戶還是認為人民幣交易不方便。”李元偉表示,在客商人氣不足的情況下,推行人民幣交易還是較為困難。但也有不少企業還是表示將嘗試用折扣等方式說服客戶使用人民幣。
而匯豐銀行早前對新加坡、澳大利亞、德國、英國及美國等七個國家700家企業進行的首次調查顯示,73%的跨境業務中已使用人民幣的受訪企業表示,未來五年將繼續增加人民幣的使用。而為使用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的企業,有31%英國企業、31%新加坡企業、36%中國內地企業以及46%的香港企業表示,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內使用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