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太陽能電池在生活中應用已不新鮮,不過高成本、低效率一直是它被更廣泛應用的瓶頸。按業內說法,以往的硅太陽能電池的效率一般都在17%-17.5%左右,如果想在原有技術上提高0.1%難度...
太陽能電池在生活中應用已不新鮮,不過高成本、低效率一直是它被更廣泛應用的瓶頸。按業內說法,以往的硅太陽能電池的效率一般都在17%-17.5%左右,如果想在原有技術上提高0.1%難度都很大。不過最近,蘇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能源學院的韓長安團隊研發出新技術,可以將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效率提升至18%以上。而由此衍生出的《超18%高效多晶黑硅太陽電池技術》論文,也在剛結束的2013屆中國光伏大會上獲得“優秀論文獎”,成為大會提交的近400篇論文中獲此殊榮的8篇之一。在實驗室里,研發團隊帶頭人韓長安同學向記者展示了他們團隊的新成果——高效多晶黑硅太陽能電池。與傳統的藍色的硅太陽能電池相比,除了顏色變成了黑色,外觀上似乎看不出兩者的差異,但實際上,這種黑硅太陽能電池卻比傳統的硅太陽能電池效率高出0.3%—0.7%,這在新產品研發出來前,是不可想象的。而研發原理,就是將原有太陽能電池上較大尺寸的凹孔經過化學刻蝕的方法處理成許多細小的小孔,即“原有電池的微米結構上生成納米尺寸小孔”,讓電池表面的反射率從原來的15%降到5%左右,對太陽光的利用率提高,電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
這項技術經過一年多時間研究完成,通過化學反應后得到的硅片材料在外觀上呈現黑色,故得名“黑硅”,該項技術也被稱之為黑硅技術。由于市場對高效太陽能電池的強烈需求,這種黑硅太陽能電池目前在歐美、日本頗受歡迎,并已經在居民用電中得以應用。據了解,最新政策要求新上馬多晶硅電池項目的效率須達到18%以上,蘇大研發的這項技術能很好地幫助光伏企業跨過這一技術門檻。因為成本低廉、生產效率高,目前該技術已經在蘇州投入試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