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浙江勤龍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勤龍機械”)從最初的人工壓磨到之后的數控生產,從購買國外設備到如今設備出口,可以說,勤龍機械的發展之路也折射出國內磨...
浙江勤龍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勤龍機械”)從最初的人工壓磨到之后的數控生產,從購買國外設備到如今設備出口,可以說,勤龍機械的發展之路也折射出國內磨床行業的不斷演進。“不夸張地說,勤龍的生產技術在國內屬于第一流,在國外也可以同德國、日本等先進國家的技術競爭。”勤龍機械總經理楊富裕這樣說。
2006年,勤龍機械生產線升級換代,老式的手動生產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勤龍機械自己生產和開發的數控技術。目前勤龍銷售的機器內部采用自己設計的程序,同國外技術相比擁有很強的技術和價格優勢。
下一步,勤龍還將專注于自動化生產線的開發,借鑒機器人行業的先進技術,建設勤龍機器人產業。據悉,目前機器人生產線已建設完工,未來1~2年內便可將機器人產品投入市場。
楊富裕還提到,勤龍機械通過投入技術力量,開發出“立式內外圓磨”機器,在高精度軸承行業已經獲得了成功。“這類產品可滿足風力發電機和飛機航天器等精密器械的使用需求。”楊富裕自信地說,未來某一天,公司生產的精密軸承能夠用于國內大飛機的制造,這也是自己夢寐以求的期望。
談到員工技術的培養,楊富裕很坦率地表示,自己并不十分贊同目前國內的教育思路。“學校沒有相應的實踐操作教育,學生畢業后要花幾年的時間在車間磨練。”楊富裕覺得,這樣的培養模式降低了新員工的積極性,很多學員在磨練了一段時間后選擇跳槽從事其他行業。
為了克服新員工在工作之初的適應困難,楊富裕同浙江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合作,力推“3+2”人才培養模式。
具體來說,浙江工業大學定向招生一批學生,以實習的形式在勤龍機械學習3年,并由勤龍機械向工業大學支付3年的學費,每個月額外給予1800元的實習工資。
實習期滿后,學員繼續在勤龍機械工作滿2年。當學員具備獨立設計程序的能力后,勤龍機械將重新考核學員的能力,根據工作能力安排崗位。記者了解到,勤龍機械其中一個生產車間的主管竟是一個只有25歲的年輕人。
與此同時,對于員工的內部培訓,楊富裕也是親力親為,傳授自身的經驗和技術。
據楊富裕介紹,公司每個月都會組織數次員工培訓,上至部門主管,下至基層員工;培訓的內容更是五花八門,涵蓋技術、管理、科技等諸多領域。
“員工無法在這個平臺上發展,是公司的管理者工作的嚴重失誤。”楊富裕說,我希望每個員工掌握全面的技能,每個員工都是工程師。
楊富裕提到,相比崗位或工作年限,公司對員工薪資的制定更看重技術水平。“一個高技術員工的薪資可以超過部門領導,甚至可以超過我。”楊富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