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健全技術創新、專利保護和標準化互動支持機制。標準化將推進技術進步、創新和促進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要加強標準化發展戰略...
今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健全技術創新、專利保護和標準化互動支持機制。標準化將推進技術進步、創新和促進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要加強標準化發展戰略與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同步性,發揮其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作用。標準化體系包括從標準的研發、制定、推廣,到產品檢驗檢測、監督執法各個環節,是一個完整的鏈條,必須推進標準化體系全鏈條的統籌協調,加強標準化體系的全鏈條管理,完善標準化體制機制,優化標準體系,強化實施監督,增強服務能力,提高國際化水平,打造標準化體系的生態鏈,促進標準化戰略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度融合。
首先,適應技術、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時科學制定和調整標準,推進技術進步,推廣新技術應用。近年來,我國密集制定和修改了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相關方面的法律,提高了環境保護標準和處罰標準,實行嚴格的環境保護考核機制,促進了節能環保技術的創新和新技術應用,推進了企業節能減排的技術改造。有些標準出臺滯后于產業發展,使企業無章可循。比如,我國汽車的“國4排放標準”實施后,符合標準的油品供應不足,只能在有條件的地區實施。有些汽車制造企業事先投入大量研發和改造經費,新產品卻無法及時進入市場,導致投資難以取得應有的回報。
第二,加強檢驗檢測和認證服務,暢通創新產品進入市場的通道。目前,我國創新產品進入市場的通道不暢,可以通過檢驗檢測,認證新產品和新技術符合市場準入標準。調研發現,不少企業開發了新產品,為了能夠順利進入國內市場,先到國外進行檢驗檢測,獲得發達國家的標準認證后,再進入國內市場。而目前我國有些領域檢驗檢測的程序和服務不能滿足創新的需要,甚至阻礙了創新產品進入市場。檢驗檢測也有淘汰落后的作用。在目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形勢下,去落后產能的依據之一就是要看其產品和服務是否符合質量、環境、安全等標準。要加強和改進檢驗檢測服務,鼓勵企業創新、淘汰落后,為新產品和新技術開拓市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第三,公平、嚴格執法,保護創新者的合法權益,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目前,我國還存在比較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執法標準不統一,處罰力度低,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有些地方執法不嚴,一些不達標的企業低價競爭,導致不公平競爭,打擊了一些創新企業和達標企業的積極性。例如在新能源汽車的政府采購中,一些地方政府按照本地企業的能力和水平制定采購標準,使一些真正具備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難以入圍,不能規模化發展。因此,要加大有效監管和統一執法力度,建立公平的市場準入規則,切實保護創新企業,推動產業技術進步。
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要在加強國家層面的標準化協調機制、加大標準實施監督力度的基礎上,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標準體系。要進一步完善標準制定和實施體制,建立公開、透明和動態的標準形成機制,建立開放包容、協調一致的標準制定程序和機制,防止少數企業和團體利用標準搞壟斷,阻礙持續技術創新。要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政府主要在公共性比較強,涉及廣大公眾利益的領域發揮作用。在標準制定環節,政府應主要開展食品、醫療、環境、安全等關乎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強制性標準制定,而其他領域要發揮團體標準、聯盟標準、企業標準的作用,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執行高于國家、行業的標準;在技術開發領域,政府重點支持標準研制、檢驗檢測的共性技術開發領域,其他標準技術的研究開發則發揮企業和社會的作用;在檢驗檢測領域,應充分發揮社會檢測力量,政府重點加強檢驗檢測機構的資質認證、計量標準和儀器的檢驗檢測、購買服務等。在執法方面,政府要加強執法力度、統一執法標準,同時發揮社會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