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月12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了11月份全國電煤價格指數。11月份全國電煤價格指數為521.66元/噸,環比上漲11.2%,同比上漲59.6%。今年6月份開始,全國綜合電煤價格指...
12月12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了11月份全國電煤價格指數。11月份全國電煤價格指數為521.66元/噸,環比上漲11.2%,同比上漲59.6%。今年6月份開始,全國綜合電煤價格指數已連續6個月上漲,11月份的全國綜合電煤價格指數創2014年1月份以來的最高值。分省來看,11月電煤價格指數排在前三位的是廣西、湖南及江西,分別為712.22元/噸、663.64元/噸、662.39元/噸,環比分別上漲14.88%、15.07%、10.98%,同比漲幅分別為41.77%、64.17%、47.03%。
為了抑制煤價的快速上漲,發改委在近兩個月內多次召開針對煤炭供需形勢的會議,也出臺了多項政策。其中之一就是要求有關地區、部門和企業進一步加快簽訂中長期合同,建立煤炭行業平穩發展的長效機制。
國家發改委、國資委11月30日下發了《關于加強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保障煤炭中長期合同履行的意見》的通知。《意見》指出,要鼓勵支持大型煤炭企業與電力、冶金企業簽訂中長期合同;建立健全合同履約考核評價;強化激勵和保障,營造有利于合同履行的良好環境。
截止12月12日,CCI5500指數報646元/噸,較上月同期價格下跌95元/噸,跌幅12.8%;CCI5000指數報572元/噸,較上月同期價格下跌90.5元/噸,跌幅13.7%。
盡管在國家發改委的調控下,煤價已經進入下跌通道,但作為下游用戶的煤電企業業績已經開始因市場需求不足、燃料成本上漲而出現拐點。
11月22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部副主任張琳表示,從今年9月開始,五大發電集團煤電板塊利潤由正轉負,相比去年同期盈利64億元,已轉變為虧損3億元;10月,五大發電集團煤電板塊的虧損已進一步擴大至26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統計的26家火電相關上市公司實現總營業收入和歸屬凈利潤分別為4037.14億元、363.47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下滑7.78%、32.54%。前三季度,26家火電上市公司中,已有3家企業當前凈利潤為負。另有17家非虧損企業的歸屬凈利潤同比下降。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王威指出,火電行業目前已逼近微利,面臨虧損。如果市場煤價以當前水平在四季度運行,火電行業四季度很可能陷入虧損。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11月中旬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國內電力行業耗煤15.1億噸,月均耗煤約1.5億噸。界面新聞測算,電力企業在10月份的用煤成本比去年底增加了約210億元,這遠高于8、9月份分別增加的約61億元、127億元月度用煤成本。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袁家海給出的數據顯示,今年下半年,隨著煤炭價格上升,煤電企業生產成本平均上升了0.04元-0.06元/千瓦時。
煤炭價格的上漲則給火電企業進一步施予了成本端的壓力。電煤大幅提價無疑增加了電力企業的用煤成本。利潤受到擠壓的電企開始要求政府提高電價。
根據發改委公布的全國電煤價格數據看,今年1-11月平均電煤價格指數為366.92元/噸。從目前發改委鐵腕穩煤價看,年內電價上調的可能性極小。即使12月煤炭價格繼續上漲,2016年的全國電煤價格指數也不會觸發煤電聯動機制。
招商證券分析稱,要觸發煤電聯動,2016年全年平均的煤電價格指數必須與2014年基準的444.44元/噸相差30元以上,即全年均價在474.44元/噸以上,才會因觸發煤電聯動機制而上調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