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方、華星光電等面板廠不斷擴大產能,導致大尺寸面板供過于求。據業內人士透露,由于新LCD工廠的建立以及現有產線產能的飆升,2019年大尺寸面板產量年增長率將達到12%。
目前,大尺寸面板供需失衡正導致面板價格下跌,嚴重影響了面板制造商的盈利能力。根據群智咨詢預測數據顯示,大尺寸面板市場淡季需求不強,3月份價格維持下跌趨勢。
大尺寸面板價格繼續下跌
根據行業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2月份的液晶電視顯示面板的銷售價在持續處于下跌趨勢。55寸的4K顯示面板的價格下跌3美元。面板價格下跌,主要是近年來大陸面板生產線投資過大,導致產能過剩。加上一季度是傳統淡季,大尺寸面板價格在2月份續跌。
從目前來看,今年內面板價格繼續下跌趨勢的的可能性很大,這對面板廠商或許會帶來盈利性下降的負面問題。
京東方科技集團(BOE)等中國大型面板廠商相繼擴大產能,正在提高成品率。這些新產線將在第二季度實現滿產,屆時新產能增量將出現邊際改善,大尺寸面板價格有望觸底。
而終端電視產品有望在不久后實現小幅度降價,在今年一季度各家廠商新品發布會后,將會迎來更大的價格跌幅。屆時相信又會迎來一波換機潮。
臺企盈利能力下降
受到面板價格大跌沖擊,各大面板廠營運陷入虧損。2019年1月,友達光電綜合收入達215.3億新臺幣,環比下降13.4%,同比下降17.8%。
友達光電表示,今年1月,用于LCD電視、臺式機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及其他應用的大尺寸(10英寸及以上)面板出貨量為806萬片,環比下滑15.3%。而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預計將超過788萬片,環比下滑16.9%。
群創光電1月綜合收入達212億新臺幣,環比下滑9.9%,同比下滑18.8%。與此同時,大尺寸面板出貨量達1010萬片,環比下滑16.2%;而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達1915萬片,環比下滑17.1%。
而遭遇財務困難的中華映管(CPT)1月份綜合收入為1.74億新臺幣,環比下滑81.5%,同比下降93.3%。中華映管大尺寸面板出貨量環比暴跌74.1%至約4000片。而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環比也下滑了38.6%至280萬片。
中華映管表示,所有LCD工廠的潔凈室仍在正常運行,生產設備仍以最低費用維持在運營水平,所有員工都定期輪班。公司目前表示正在努力恢復生產,目標是在3月初重啟陣列處理。
瀚宇彩晶1月綜合營收達11.8億新臺幣,相比上月的7.4億新臺幣增幅高達58.5%。但是1月營收同比還是下降了約39%。此外,1月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達3662萬片,環比增長51%。顯示器面板及自有品牌顯示產品出貨量達到了6.8萬片,環比下滑29.8%。
2019年第一季面板價格雖然跌勢趨緩,但是整體均價仍處于低檔。而且淡季需求疲弱,產能利用率相比前一季平均約略調降了5~10%,預估面板廠第一季營收相比上季還會衰退10%上下,單季虧損還會再擴大,要拼獲利恐怕要等到第二季才有機會。
面板材料迎新機遇
大陸大尺寸面板產能大量開出后,偏光片等耗材需求大增。由于日東、樂金集團等國際大廠近年皆未大幅擴產,偏光片及相關材料擴產速度跟不上面板廠擴產速度,導致偏光片出現供不應求盛況。
在國內高世代面板線加速投產的推動下,國內偏光片市場規模有望從2017年的150億元成長至2021年的300億元左右。市場需求將繼續快速增長,業內預計偏光片供應吃緊的狀況將一路延續到2022年。
近日,市場傳出誠美材針對部分大陸面板客戶調漲價格,漲幅高達5%~10%,這也是偏光片首度漲價!
除了偏光片之外,另一面板關鍵材料零組件COF也漲價。COF是面板驅動IC關鍵材料,雖然產業規模不大,但少了COF,聯詠等驅動IC廠,以及友達、群創等面板廠,和蘋果、非蘋手機出貨都將受影響,可謂“非常重要的小螺絲”。
目前COF以韓廠為主要供應商,臺灣僅頎邦、易華電擁有產能,而頎邦是蘋果協力廠,產能主要供應蘋果,價格較無法反映市況。據悉,近期COF大缺貨,聯詠、奇景、新思、敦泰等驅動IC廠均積極對易華電釋出采購大單,在供不應求下,推升價格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