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觀察
由于中國通號此前已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若此次在科創板上市成功,中國通號也將完成其A+H的資本布局。在業內人士看來,鑒于科創板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具有一定門檻要求,且詢價定價過程中大多由線下機構投資者參與,因此其發行定價未來有可能向港股價格靠攏。
科創板距離迎來首家百億IPO企業的腳步正在愈來愈近。
6月21日,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通號,03969.HK)正式過會。根據招股書申報稿的信息,中國通號擬于科創板發行21.97億股普通股,發行后總股本擴張至109.87億股,預計募集資金將高達10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國通號此前已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若此次在科創板上市成功,中國通號也將完成其A+H的資本布局。
在業內人士看來,鑒于科創板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具有一定門檻要求,且詢價定價過程中大多由線下機構投資者參與,因此其發行定價未來有可能向港股價格靠攏。
另一方面,背靠中國鐵路總公司(下稱中鐵總)的中國通號其技術和業務地位是否具有可持續性,也成為業內的關注點。
何以選擇“科創”
過會的中國通號,既有可能成為科創板募資規模最大的一家發行人,也有可能成為第一家科創板上市的央企子公司。
作為一家鐵路通信信號企業,中國通號的主要業務是提供軌道交通控制系統全產業鏈上的產品及服務,其整體銷售模式則是按照主要客戶中國鐵路總公司(下稱中鐵總)、各客專公司及各城市軌道交通公司的公開招標模式進行投標。
“鐵道部過去有幾個段,電務段主要是負責車輛調配等地面信號工作的,中國通號主要也是基于這個環節的供應商。”一位接近中鐵總人士介紹稱,“實際上是通過信號技術來完成車輛在高速鐵路軌道的高效安全運行,是高鐵所包含一系列核心技術的外延。”
背靠大樹好乘涼。招股書數據顯示,中國通號2016年至2018年的總收入分別為297.70億元、345.86億元和400.13億元,其中軌道交通控制系統業務在營收中占比最高,2018年時其比例達到71.03%。
與此同時,其三年歸母公司凈利潤也體現為逐年上升趨勢——從2016年到2018年分別為:30.45億、32.22億、34.09億。
事實上,中國通號完全滿足主板上市要求,之所以主動選擇科創板,與其加快上市進度和響應設立科創板國家戰略的初衷有關。
“現實層面來看,科創板實施的注冊制擁有更高效的審核效率與審核速度。”一位接近中國通號人士表示,“科創板本身也是國家層面支持的戰略,中國通號符合這個定位,也愿意支持這一戰略。”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通號此前已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而由于科創板詢價定價中的機構投資者角色更加重要,因此分析人士認為中國通號的定價有可能會參考其港股價格。
“A+H股票中,A股價格往往比港股有更明顯的溢價。但科創板比較看重機構投資者的詢價定價,與香港、北美等市場有相似性,而機構的定價過程相對理性,價格上可能也會更多參考香港市場。”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師表示。
“可參照 A 股、港股與其他海外市場軌交信號系統龍頭公司,適用可比公司 PE 估值法進行估值。”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韓強此前表示。6月21日,聯訊證券參考對標企業交控科技對中國通號給出了14.1倍略高于港股的估值。
Wind顯示,中國通號自6月6日起至6月24日合計上漲超過13%,其最新的滾動市盈率為12.3倍,市凈率則為1.46倍,合股價約為5.48元/股。
業務空間展望
作為科創板上市企業,中國通號在科技領域具有顯而易見的核心競爭力。據招股書披露,中國通號不但擁有1421項注冊專利,還參與了國內軌道交通控制系統的標準制定。
在高速鐵路領域,截至2018年底,中國通號在高鐵控制系統核心產品及服務上所覆蓋的總中標里程居世界第一,同時按照中標合同統計,中國通號也是國內最大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供應商。
但在過會時的審核意見中,科創板上市委要求中國通號保薦機構補充說明其募資105億元用于先進及智能技術研發項目、長沙產業園1期項目等對于公司核心競爭力以及技術先進性的支撐作用。
“下一代高鐵的信號控制可能會需要更好的智能化,而投入智能技術研發無疑是在提升這種技術競爭力。”一位接近中國通號的投行人士表示,“國內高鐵的建設還在持續,對于中國通號來說業務增長點并沒有消失。”
此外,對合作方阿爾斯通的技術依賴性也成為上市委要求中國通號補充的意見。
對此中國通號表示,其與阿爾斯通是長期合作伙伴,具有穩定可靠、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中美貿易摩擦對公司與阿爾斯通合作帶來的負面影響有限,預計不會對兩方合作帶來重大不利影響,同時其對阿爾斯通技術在現階段不存在重大依賴。
“高鐵的高投入建設,會讓中國通號走在一個紅利期,但一旦降速,則有可能是對公司比較大的環境風險。”上海一家券商一位電子行業分析師表示,“不過如果軌道交通出現一輪新的升級,中國通號可能還會是這個風口上最大的得利者。”
事實上,在中國通號的風險提示上,公司也坦言如果未來政府對行業的有利政策出現變動,抑或是政策紅利出現消減,則可能對其業務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地域遼闊的地理特征以及城市化進程持續推動區域間人口流動的加速,仍將帶來大量的軌道交通需求,因此中長期來看中國通號的市場容量仍然充足。
“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是勞動力供給不足帶來的價格上升,而價格敏感度又有可能誘發新一輪的城市化進程的提速,高鐵對國內來說有重要意義。”上述接近中國通號投行人士表示,“長期來看內高鐵紅利政策大概率是會延續的。”
與此同時,中國通號橫向為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高鐵建設提供信號系統服務的可能性,也被業內所關注。
據招股書披露,中國通號的多項自研設備、應答器等信號產品已在獲境外有關部門認證的基礎上,為匈塞高鐵、印尼雅萬高鐵等項目實施提供助力。
“不少第三世界國家在基礎設施上存在技術空白,而一帶一路的戰略能夠為中國通號的走出去提供發展機會,進而擴寬自身的業務范圍。”上述投行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