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放緩壓力持續加大。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各主要經濟體制造業持續低迷,由制造業萎縮引發的利空效應正逐步波及各國經濟的其他部門,也提升了外界對央行寬松貨幣政策的預期。
美國經濟放緩信號頻頻出現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9月Markit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報51.5,環比上升0.4,好于市場預期。但稍早前公布的耐用品訂單數據的疲軟則反映出制造業依然身陷困境,美國9月耐用品訂單月率環比下滑1.1%,為近三個月首次回落。近12個月訂單總數累計下降5.4%,創2016年以來最差表現。衡量商業投資情緒的核心訂單連續第二個月走弱,此前保持強勢的汽車和零部件業務有所萎縮。
近期美國經濟放緩信號頻頻出現,除了制造業以外,占GDP總量近70%的消費也出現了動搖跡象。美國9月零售銷售月率回落0.3%,為近七個月來首次下滑,機構已經將三季度美國消費者支出增長預期從3.0%下調至2.5%,最新的數據強化了消費者或無法永遠獨自支撐經濟的隱患。
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威廉姆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盡管商業活動自近期低點有所上升,但調查數據顯示美國第四季度初的GDP年化增速略低于1.5%,新訂單增長近乎停止并維持在十年來最低水平,表明接下來幾個月中經濟增速將傾向于維持在趨勢之下的水平。
特朗普24日在社交媒體上再次向美聯儲施壓,稱如果美聯儲不降低利率,甚至在理想情況下不采取刺激措施,那就是失職,“看看我們的競爭對手,美聯儲加息加得太快,降息卻降得太慢了!”。
安本標準投資經濟學家麥凱恩(James MaCann)此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與美聯儲近兩次降息相比,通脹、貿易和全球經濟放緩等因素并沒有出現明顯改善,這些不利因素正在轉化為企業利潤前景減弱、投資意愿下降以及就業增長放緩的早期信號。隨著美國經濟加速放緩的跡象逐步清晰,目前留給美聯儲的政策選擇已經不多。
渣打銀行預計美聯儲將在10月和12月分別降息25個基點,認為經濟增長放慢的跡象及溫和的通脹展望已說服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0月份減息的必要性,此外企業邊際利潤收縮以及消費開支增速放緩也在傳遞信號。
歐洲經濟或接近停滯
歐元區制造業連續第九個月陷入萎縮區間。數據顯示,歐元區10月Markit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報45.7,處于2013年以來低位。服務業PMI初值51.8,不及市場預期的51.9,綜合PMI初值50.2,略超過榮枯分界線,這也意味著經濟擴張面臨停滯的威脅。
分項數據顯示,制造業低迷持續影響服務業,10月份歐元區服務業新增就業崗位增幅為近5年來最小幅度。有跡象表明,由于產能過剩及未來不確定性的加劇,企業正在削減開支,對于前景的樂觀情緒降至6年多來最低水平。
歐洲火車頭德國形勢不容樂觀,其10月制造業PMI初值41.9,服務業PMI初值51.2,綜合PMI初值48.6,均不及市場預期。其中服務業活動增速放緩至2016年9月以來最低水平,就業則出現了六年來首次下降。
IHS Markit經濟學家史密斯(Phil Smith)表示,最新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德國第四季度制造業恢復的希望,歐元區最大經濟體的經濟活動正在進一步放緩,潛在需求持續疲軟。德國央行上周發布的月度報告指出,三季度德國經濟很可能將再度萎縮,出口導向型產業的低迷已開始影響其他經濟領域,但預計經濟不會出現全面衰退。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歐央行在9月議息會議上推出了“降息+QE”的政策組合拳。24日,歐央行行長德拉吉在任內最后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依然為進一步寬松留下了空間。他表示,未來需要在更長時間內持高度寬松的立場,如有必要歐洲央行將準備好調整所有政策工具,目前經濟前景仍面臨下行風險。隨著前IMF總裁拉加德于11月1日走馬上任,擺在她面前重振歐洲經濟的任務依然艱巨。
日本韓國同陷泥沼
受到貿易形勢惡化等因素影響,日本10月Markit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48.5,創自2016年6月以來的最差表現,也是連續第六個月低于榮枯線。其中,制造業新訂單總量出現自2012年12月以來最快的速度萎縮,未交貨訂單指標亦出現下滑。
疲軟的制造業數據加重了日本政府和央行的壓力,同時貿易下滑和日本國內銷售稅上調所帶來的潛在風險正在加劇。本周公布的海關數據顯示,日本9月進出口規模再度雙雙回落,其中出口連續第10個月同比下滑,外界對下周日本央行會議加大刺激力度的呼聲越來越高。據外媒報道,日本央行正考慮在最新季度展望報告中下調今年的經濟增長和通脹預期,但消息人士指出,本月降息的可能性較小,官員可能會討論調整前瞻指引的利弊并重申準備好進一步寬松的立場。
韓國制造業也在經歷陣痛中,韓國9月Markit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48(10月數據將于11月初公布),連續第五個月處于萎縮區間。由于國內經濟疲軟,制造業產出持續低迷,就業崗位增幅創16個月來的新低,此外韓元疲軟推升進口材料價格上漲,投入成本不斷增加也打壓了市場信心。
出口下滑也在重創韓國經濟,海關數據顯示,10月份前20天,韓國的出口同比減少了19.5%,進口額同比減少20.1%,本月出口很可能會出現“11連跌”。韓國央行2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GDP環比增長0.4%,同比增長2%,低于市場預期。韓國央行經濟統計部認為,目前無法確認全年GDP增長率達到2%的可能性,但從當前形勢看,受韓日貿易摩擦、全球經濟格局變化等影響,不確定性正在增加。上周韓國央行宣布年內第二次降息,利率重回歷史最低水平,并暗示有進一步寬松的空間。
本周多國央行計劃公布利率決議,目前已經有包括土耳其、烏克蘭、智利等央行宣布降息,瑞典、挪威、歐央行則按兵不動。今天俄羅斯央行將召開議息會議,近期能源價格的波動很可能讓其連續第四次降息。隨著下周美聯儲議息會議的臨近,可能會有更多經濟體加入到降息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