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7月12日消息(記者唐奇云)昨天(11日),以“新格局下的中國經濟:變局與應對”為主題的《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由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在滬發布。報告分析了上半年我國經濟反彈勢頭良好,宏觀指標穩步復蘇的同時,如何應對國際上各種不利因素與國內深層次問題疊加的復雜性、長期性,對潛在的經濟金融風險做出準確預判,妥善做好應對各種困難挑戰局面的準備。
據介紹,基于中國宏觀經濟預測模型(IAR-CMM)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擬結果,課題組測算,在基準情景下,2021年全年實際GDP增速約為9.3%,CPI增長0.9%,PPI增長5.3%,GDP平減指數增長2.6%,消費增長12.6%,投資增長7.5%,出口增長19.6%,進口增長27.6%,人民幣兌美元匯率(CNY/USD)將在6.5附近寬幅震蕩。
“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總負責人田國強教授指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反彈勢頭良好,宏觀指標穩步復蘇,消費潛力穩步釋放,投資復合增速持續回升,勞動力市場持續回暖,進出口增速持續攀升,貿易順差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區間內寬幅雙向波動,預計二季度GDP增速8.6%。然而,受國外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和我國經濟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影響,保持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仍面臨壓力。
報告發布后,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財政部政策研究室二級巡視員趙則永,中國證監會中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談從炎,江蘇省原地稅局局長江建平,上海昶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秋等對其進行點評,盛松成、談從炎分別作題為《全面降準促進經濟穩定發展》《中國經濟上半年的運行特征與展望》的主旨報告。
盛松成從中國人民銀行近期關于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的決定切入,指出此舉是為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他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18.3%,二季度亦有望實現8%左右的高增速,隨著低基數效應減退,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速或降至5—7%;消費復蘇緩慢,投資不及預期;過去一年多,全球疫情沖擊造成供應鏈斷裂,我國出口超預期高增長,成為經濟恢復的重要引擎;今年我國財政政策力度弱于去年,財政支出增速大幅低于收入增速,這與地方債發行節奏放緩有關,但也反映財政潛力有限,貨幣政策應給予配合和支持。
談從炎就中國經濟上半年運行的情況給出了總體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判斷。他指出,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8.3%,兩年平均增長5%,1—5月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7%,經濟開局良好,二季度持續穩步恢復,各項指標快速增長。經濟結構方面,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供需趨于平衡,外需拉動作用強于內需。上半年出口仍保持高位,得益于海外生產繼續恢復。內需方面,投資回暖,結構上制造業回升、房地產高增;消費緩升,1—5月社會零售品消費總額兩年平均增速不到疫情前平均水平一半;頭部企業恢復快;通脹升溫,PPI前段時間創新高,CPI溫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