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市場盤點展望,對于北交所未來發展,各方充滿期待,投資邏輯也引發探討。相對于滬深交易所,北交所上市公司通常規模偏小,發展階段更為早期,這就要求投資者在堅持價值投資理念的同時,還需要有足夠的風險投資意識和長期投資的思路。
????北交所開市一月有余,整體來看,成交量和股票價格走勢平穩,日均成交額較2021年8月精選層成交增長3.04倍。投資者參與熱情較高,機構投資者積極布局。截至目前,北交所投資者數量超475萬,存量公募基金入市交易,8只新設主題基金全部超募,社保基金、QFII已經進場,促使市場投資者結構進一步優化,投資邏輯逐步定形。同時,市場財富效應初步顯現,去年全年,北交所全市場股票平均漲幅98.90%,部分細分行業“專精特新”龍頭脫穎而出,鋰電負極材料龍頭貝特瑞、基因療法藥物優勢企業諾思蘭德、國內自主測試儀器細分行業龍頭同惠電子和創遠儀器等,市場認知度提升和公司業績快速增長引發機構關注。
????北交所的快速成長也引發了對市場投資邏輯的探討,機構的看法是要契合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特點,堅持價值投資、穩健投資和長期投資。北交所是專門為創新型中小企業量身打造的資本市場特色板塊和專業化平臺,和滬深交易所上市的企業不同,北交所上市公司多在初創期,一般規模偏小、在發展上處于相對更為早期的階段,整體估值低于科創板和創業板,所以需要投資者陪伴成長,不僅需要挑選好項目的眼光、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的思路,還需要有足夠的風險投資意識。
????北交所的絕大多數企業,是從新三板掛牌超過12個月的創新層公司中產生的,上市公司股份鎖定期并未因平移至北交所而延長,故最早一批上市公司大股東股份已經出現部分解禁,從時間上和解禁市值的角度可以看到2022年一季度和7月后將面臨兩次解禁的密集期,解禁期到來或在短期內對相關公司和市場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但解禁不意味減持,主要還需要結合公司自身價值和長期發展來確定。一方面,由于北交所公司股權相對集中,實控人、大股東等減持意愿不強;另一方面,北交所公司整體被低估,導致股東惜售,不少公司股東自愿延長限售期,甚至用自有資金增持股份。
????北交所處于市場建設的起步期,形態多樣、需求多元的創新型中小企業需要更加精準性和有針對性的資本市場服務,可以預期,以全市場注冊制改革為牽引,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制度安排將陸續出臺,高質量的北交所市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