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PMI收于47.4%, 較上月大幅回落2.1pct。其中生產指數為44.4%,較上月回落5.1pct,新訂單指數為42.6%,較上月回落6.2pct,反映出疫情對制造業需求和供給兩端均產生較大影響。
工業表現和產業區域分布呈現出較大相關性,以上海為核心的江浙滬地區是下行核心地帶。1-4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2.9%,低于1-3月的5.0%。4月制造業增加值同比-4.6%,低于1-3月累計同比的+6.2%,主要系上海作為全國汽車和半導體產業重鎮,其疫情停工對制造業沖擊極大。
1-4月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12.2%,其中4月同比+6.4%,雖略低于3月的+12.0%,仍呈現出明顯的韌勁,我們判斷主要與“留抵退稅”的政策紅利有關。1-4月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速依舊領跑制造業,同比+25.9%。
4月制造業跌入谷底,但目前已能觀察到向好的邊際變化。一方面上海疫情已經逐步可控;另一方面物流情況也已開始好轉,制造業企業發貨以及原材料采購情況將得到改善。我們認為疫情能否及時控制是制造業景氣能否回升的關鍵,2022Q2通用自動化相關公司短期業績仍存在一定波動,但下游剛需始終存在,后續隨著疫情逐步收斂,板塊景氣度有望顯著回升。
工業機器人:新能源等新興下游需求旺盛,疫情影響下Q2旺季或后移
1-4月工業機器人產量12.5萬臺,同比-1.4%;其中4月產量3.25萬臺,同比-9.4%,環比-26.6%,受疫情影響出現較大下滑。從下游領域來看,鋰電、新能源車、光伏、半導體等新興行業仍保持較快增長,而3C、一般工業等受消費萎靡、大宗商品漲價影響,需求較為疲軟。從產品結構來看,據MIRDATA數據統計,協作、SCARA和大六軸機器人增速較快,主要系在鋰電新能源領域應用增多,小六軸機器人略有增長,而Delta機器人多用于消費領域,同比略有下滑。從競爭格局來看,疫情影響下國內品牌在交貨期方面相比外資有很大優勢,目前外資交貨期8-10個月,國內廠家常規交貨期是1個月,重負載機型2個月,這為國產替代帶來機遇。短期內疫情對Q2工業機器人的產銷均有較大影響,而往年Q2通常為銷售旺季,我們認為在下游剛需的驅動下,2022年工業機器人行業的旺季有望后置,待疫情平復后行業將出現恢復性增長。
機床行業略有下滑,金屬成形機床訂單增速突出
從產量數據來看,1-4月金屬切削機床產量18萬臺,同比-5.2%,其中4月產量5萬臺,同比-19%,環比-17%;1-3月金屬成形機床產量5.4萬臺,同比-1.8%,其中3月產量2.4萬臺,同比-4%。主要原因系疫情沖擊影響,且北京、天津、長三角、珠三角、東北等疫情嚴重地區機床工具行業企業比較集中,停產以及物流不暢等困難給行業企業的運行普遍帶來較大影響,同時俄烏沖突對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影響也開始顯現。
需求方面整體也呈現下滑趨勢,但金屬成形機床訂單增速突出。根據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統計,2022Q1金屬加工機床新增訂單同比-1.5%,在手訂單同比+7%。其中金屬切削機床新增訂單累計同比-14.9%,在手訂單累計同比-6.6%。金屬成形機床新增訂單同比+33.5%,在手訂單同比+42.5%。
進出口方面,根據海關數據1-3月機床工具行業進口總額32.0億美元,同比-2.3%;出口總額48.1億美元,同比+19.6%。進口略有下降,出口繼續明顯增長。
刀具作為機床核心零部件,充分受益于進口替代。目前主要企業訂單仍較為飽滿,排產周期在1-2個月左右(刀具為易耗品,正常排產周期為1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