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慶市沙坪壩區建起了一座33萬平方米的工廠,賽力斯汽車旗下的新車型AITO問界新M7就在此處誕生。近日,《證券日報》記者來到賽力斯汽車智慧工廠,廠區內是一派繁忙景象:機械臂不停旋轉、伸縮,自動化物料小車在地面上來回穿梭……走進車間,整個生產線忙而有序,一輛輛AITO問界新M7在這里生產、下線,最終交付至消費者手中。
????當下,新能源汽車角逐賽步入“下半場”,產業變革路徑不斷向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縱深推進。而隨著華為、小米等跨界力量的涌入,“軟件定義汽車”逐步成為行業變革的新趨勢。
????兩年前,正處于新能源轉型期的賽力斯汽車與華為達成合作。時至今年,二者合力打造的AITO問界新M7、問界M9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引發諸多關注。
????“過去一年,我們實現了新能源汽車業務從0到1的突破,要實現從1到N的加速發展,無疑還面臨更多挑戰。”對于當前取得的階段性進步,賽力斯汽車相關業務負責人向記者直言,當前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遠未確定,部分國外車企已覺醒并開始轉型,公司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遠。
????以技術賦能提升產品價值
????面對著終端飽滿的訂單需求,賽力斯汽車智慧工廠肩負著AITO問界新M7的生產“大任”。
????“造車如同造房子,在對各部件進行沖壓后,焊裝車間就像打地基,將車的框架搭起來,經過涂裝后,最后的總裝車間更像是將毛坯房進行精修,進而完成車的生產。”跟隨著講解員的講述,記者全程見證了AITO問界新M7的造車始末。
????在這里,每一輛車要經過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全流程車間。小到生產線上的一個小零部件,大到一輛整車的生產設計,“中國智造”正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發展的驅動力。
????“我們提前6個小時就能知道輪胎的選配情況,隨后進行排序送至自動安裝裝置里,最后由4個領取設備抓取即可進行安裝。”講解員指著一款叫“自動輪胎安裝設備”的裝置向記者介紹稱,該設備極大地縮短了輪胎的安裝時間。
????與此同時,在輪胎的安裝過程中,一側的顯示屏就可同步看到輪胎是否處于擰緊狀態。
????今年,在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的“銀十”旺季,AITO問界新M7創下“上市50天累計大定破8萬輛,10月單月交付量破萬輛”的戰績,并帶動問界系列跑贏一眾造車新勢力。
????相較之前的舊版,“遙遙領先”的AITO問界新M7被重金投入了5億元。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曾稱,對此不僅用了扎實的材料,還用了最好的技術。
????談起AITO問界新M7的“出圈”,一位全程參與該車生產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說道:“公司通過打造生產自動化、把控質量自動化,以技術賦能持續推動產品價值提升,護城河不斷加寬加厚,迅速拉開同行業的差距。”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僅僅是生產工序100%自動化,為確保生產的新車合格出廠,整條生產線還實現了100%全時在線檢測。“它將誤差檢測至0.001毫米,也就是一根頭發絲的細度,合格后才能進入下一個環節。”在一款檢測裝置旁,講解員向記者表示,整條生產線可以做到不到3分鐘就下線一輛汽車。
????一旁的現場員工向記者透露,為保障新車交付,工廠整條供應鏈已新投入超10億元資金,新增2萬多名人力。“工廠已采用兩班倒生產,現在每天基本上是22小時連軸轉。”該工作人員表示,“未來不排除會實行三班倒。”
????突圍“增程式技術”
????“HUAWEIDriveONE電驅動系統”“HarmonyOS智能座艙”……走進賽力斯汽車智慧工廠的展廳,與華為有關的痕跡隨處可見。
????2021年,賽力斯汽車與華為開啟“智選車”合作模式,開創了整車企業和ICT企業跨界融合的全新典范。記者在現場試乘AITO問界新M7時注意到,車內已搭載了鴻蒙智能座艙、華為ADS2.0輔助駕駛系統等技術,這成為AITO問界新M7銷售的核心賣點之一。
????與此同時,AITO問界新M7的熱銷又一次顛覆了市場對增程式技術的基本認知。從之前的“不被看好”到目前的“香餑餑”,增程式技術已吸引了理想、深藍、嵐圖、零跑等車企入局。
????賽力斯汽車是增程式技術的“開拓者”。早在2016年開始轉型新能源之時,公司就逐步確立下了增程式技術路線。
????“當時,公司管理層已經充分認識到燃油車的優缺點。”公司相關技術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傳統燃油車的驅動效率很難趕得上電驅動,如果能夠把增程器的效率提升,就能夠在綜合續航、動力性能等方面實現對燃油車的超越。
????“公司最早確定的,實際上是電驅動的思路。”他進一步表示,“這個原則確立下來之后,才開始討論增程、純電或其他技術路線的問題。”
????與華為攜手推出AITO問界品牌以來,包括AITO問界M5、問界M7、問界新M7等在內的多款增程式車型陸續發布并實現量產交付。在此項技術上,賽力斯汽車已經完成從增程1.0到增程3.5的迭代,未來還會持續升級到增程4.0。
????“新能源汽車賽道是一場馬拉松,是重資產、長周期投入,最后一定是技術創新以及智能化的比拼。”上述相關技術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持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讓賽力斯有能力和世界領先的科技企業緊密合作,將全球領先的技術第一時間無縫銜接到產品平臺上,這才有了AITO問界一年造三車,才有了今年最快10萬輛下線的成績。”
????數據顯示,賽力斯汽車過去幾年的投入已超過200億元,常年保持研發投入占營收10%左右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66.8億元。
????繼AITO問界新M7之后,即將于今年12月份上市的AITO問界M9當前預訂量已破25000輛。在業內看來,隨著AITO問界新M7、M9系列車型的逐步交付,未來公司營收有望明顯增長。
????走好“軟件定義汽車”之路
????從一家汽車座椅彈簧廠起家,到2003年進軍整車制造領域,再到2016年轉型新能源,如今的“賽力斯”,是公司的第三次更名,也是公司的第三次蛻變。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飛速發展。中國汽車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達29.8%,成為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年-203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發展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三大發展方向。在此背景下,汽車領域滲入了大量上下游產業、智能化技術、軟件技術以及金融資本,圍繞軟件技術建設的“軟戰爭”成為車企接下來制勝的關鍵。
????走好“軟件定義汽車”之路被賽力斯汽車確立為公司的重要發展戰略。
????“軟件定義汽車將是大勢所趨,只有擅長軟件與硬件的公司跨界合作、深度融合,發揮長板效應,才能真正打造出滿足用戶需求的汽車。”賽力斯汽車相關業務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汽車除了商品屬性外,更成為用戶與企業交互的紐帶。
????在“軟件定義汽車”的發展理念下,賽力斯汽車持續推動相關車型智能化。例如,基于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研發的智能網聯技術,消費者可在車上體驗更舒適的交互體驗,這將“軟件定義汽車”提升至新的高度。
????打響“軟戰爭”的同時,在激烈的新能源角逐賽中,憑借車企自身的單打獨斗已遠遠不行。在前往賽力斯汽車智慧工廠的途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等標語進入記者視野。當下,該工廠所在的沙坪壩區正在加速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
????據了解,沙坪壩區以賽力斯汽車為“鏈主企業”,集聚了57個智能網聯汽車關聯產業項目,根據規劃,2027年該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將達500億元。
????“伴隨著產業相互滲透,產業邊界擴大,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僅僅是汽車領域產業融合發展的表象,其實質是汽車產業共生共榮生態體系的搭建。”上述業務負責人表示,“未來的競爭不再是個體之間的競爭,而是生態系統之間綜合實力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