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準確把握明年經濟工作的政策取向,在政策實施上強化協同聯動、放大組合效應,在政策儲備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評價上注重有效性、增強獲得感,著力提升宏觀政策支持高質量發展的效果。”上周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宏觀政策給出了明確的基調。
如何讀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的信號?與經濟密切相關的部委如何更好貫徹執行落實?地方將部署哪些重點任務?連日來,多部委和多地密集發聲,給出最新權威反饋解答。
多部委密集發聲
就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的12日當天晚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主持召開黨組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會議強調,要深入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統籌推進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一體推進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要著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快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推動人工智能全方位賦能新型工業化。
12月15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主持召開黨組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
會議強調,要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優化消費環境,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推動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投資中國”品牌。要抓好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的落實落地,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要做好歲末年初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等工作。
自然資源部也在13日召開會議,會議提出要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政策與財稅、金融、投資、環保、科技等各類政策的協同聯動,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疊加放大效應,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多地提出打造更多新質生產力
距離今年年收官已很近,2024年的中國經濟應該怎么干?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在各地密集召開的一系列經濟工作會議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出要科學制定目標任務。
上海召開了全市領導干部會議,北京、重慶、江蘇、浙江、江西等地則召開省(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傳達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在多地召開的會議中,各地結合中央對當前形勢的判斷,對地方經濟形勢進行了研判。多地對明年政策端的發力作出了相關定調。
比如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指出,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準確把握中央政策取向,加強項目謀劃儲備和落地,發揮好宏觀政策效應,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聚焦企業發展痛點堵點,研究出臺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激發經營主體內生動力,更好提振發展信心、改善社會預期。繼續做大經濟總量,鞏固投資增長勢頭,精準發力繁榮消費,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打好工業穩增長攻堅戰。
再比如河南14日召開的會議強調,推動更多事關河南長遠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項目,納入國家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大盤子”;注重政策創設、強化政策集成,推動各項政策靠前發力、精準發力、協同發力。
13日,重慶的會議也強調,要按照“跳一跳、夠得著”原則,確定明年經濟工作目標,聚焦工業投資、財政、城鄉居民收入、重點領域改革等加強研究、拿出務實舉措,以最大的努力爭取最好結果。要迭代升級政策工具箱,加強政策創新和協調配合,發揮財政政策“四兩撥千斤”作用,不斷提升政策針對性有效性。
浙江的會議則指出,進一步謀劃牽一發動全身的抓手和突破性創新、攻堅性改革、提升性開放的舉措,堅持政策聚焦穩增長,努力在“一盤棋”穩經濟大盤上勇挑大梁。
在談到當前和今后經濟工作時,多省(市)提及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打造新質生產力。
北京市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強調,要充分發揮“一核”輻射帶動作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打造新質生產力。
遼寧省委擴大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不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加強集成電路、工業母機等“卡脖子”領域攻關、制造、應用,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打造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構建具有遼寧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江西省委擴大會議強調,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入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加快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瞄準未來產業賽道謀篇布局,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切實以創新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