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韓國1月份出口連續第四個月增長,芯片銷售創下六年來最大增幅,提振了依賴出口的韓國經濟。
根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的數據,該國1月份出口同比增長18.0%,至546.9億美元,連續第四個月增長,這是自2022年5月以來最大的百分比增幅。相比之下,12月份出口同比增長僅5.0%。
其中,出口反彈的最大推動力是存儲芯片。韓國在芯片產量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因此全球對其強勁需求對于更廣泛的經濟來說是一個好兆頭。
具體而言,韓國1月芯片出口同比增長56.2%,創下自2017年12月以來的最大增幅,為連續第三個月增長,引領整體出口回升。
其他行業表現也不錯。汽車出口增長24.8%,連續19個月增長,至62億美元,創歷史同月最高水平。此外,機械、家用電器和顯示產品的出口分別增長了14.5%、14.2%和2.1%。
按目的地計算,運往中國的發貨量增長16.1%,結束了連續19個月的下滑。對美國出口增長26.9%,連續第六個月增長,對歐盟出口增長5.2%。
一直以來,韓國出口都可以說是全球貿易的一個主要晴雨表,讓人得以初步了解全球需求狀況。因為該國生產芯片、顯示器等多個供應鏈的關鍵產品。該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些半導體和智能手機制造商的所在地。
分析人士稱,韓國出口在經歷了一年的低迷后,自去年10月以來已轉向增長,預計今年將進一步改善,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他們認為,今年韓國出口復蘇的時間和速度將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美國、中國等主要國家的消費需求以及全球利率走勢。
匯豐全球銀行的策略師Shanella Rajanayagam和Prachi Mathur表示:“較高的利率可能會繼續限制消費者的商品支出和企業的借貸成本,而需求加速的程度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企業正在面臨高度不確定的貿易環境。”
最后,數據還顯示,韓國進口繼去年12月下降10.8%之后,今年1月下降7.8%,而經濟學家此前的預期是下降7.6%。這是自2023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使得1月的貿易順差收窄至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