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輪光伏產能周期中,硅片是過剩更明顯的環節,也在倒逼行業從規模取勝走向“卷技術”。今日,隆基綠能(601012.SH)發布泰睿光伏硅片,可應用于當前市場主流的高效電池TOPCon、HJT、TBC、HBC等。據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電阻集中度高是該款硅片最顯著優勢,有利于下游電池產品實現提效。
業內分析認為,硅片環節的階段性供應過剩壓力仍然存在,隆基綠能此時推出差異化產品,也是眾多硅片廠尋求破局的縮影。在與財聯社記者交流中,公司人士也坦言,硅片環節確實存在產能過剩問題,通過新產品的推廣,推動產業鏈進一步降本增效,公司實現更高溢價與市占率。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此次發布會的現場,包括中潤光能、捷泰科技、億晶光電(600537.SH)、潤陽新能源、賽福天(603028.SH)等多家電池/組件的下游企業負責人出現。根據計劃,該產品將在今年4月開啟匹配驗證,6月進行中大試驗證,9月開始批量出貨,應用在下游電池環節。
硅片位于光伏產業鏈上游,其下游是光伏電池廠,產品具有顯著的B端屬性,其公開的推廣遠不及下游組件產品。隆基綠能作為硅片和組件的兩個環節的頭部企業,高調推出硅片新產品,近幾年并不多見。
事實上,相比于電池片環節在近兩年顯著的技術進步,硅片自2020年先后出現M10和G12兩大主流大尺寸硅片后,在技術方面的進展則略顯“遜色”。但硅片作為電池基底,其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下游電池片的良率,也直接決定了電池片的轉化效率。
據隆基綠能有關負責人介紹,該款硅片制成電池后高效電池分檔更集中;吸雜工藝進步,提升了電池效率;新工藝改善單晶生長晶格結構,提升了硅片機械性能,提升電池生產過程中良品率,降低潛在隱裂風險,提升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硅片目前階段性供應壓力仍然明顯,產品持續降價。硅業分會最新統計顯示,本周硅片價格再度走跌,目前成交基本以出清前期庫存為主。M10單晶硅片成交均價降至1.76元/片,周環比跌幅為2.22%;N型單晶硅片成交均價降至1.70元/片,周環比跌幅為7.10%;G12單晶硅片成交均價降至2.55元/片,周環比跌幅為3.41%。
財聯社記者此前從業內人士獲悉,庫存是導致硅片價格連續走弱的重要原因,仍有繼續下探風險。從產量看,根據機構數據,3月國內硅片產量69.75GW,環比增長9.04%,單月產出再創歷史新高。
分析認為,由于排產明顯高于下游,硅片過剩局面進一步加深,硅片庫存約為35GW,硅片價格已經跌破現金價。此外,累庫風險下,硅片企業停止原料采購影響,本周N型棒狀硅和P型棒狀硅出現無成交記錄。
隆基綠能和TCL中環是硅片環節雙龍頭。截至2023年底,隆基單晶硅片產能為190GW,出貨方面,公司去年上半年實現單晶硅片出貨量52.05GW,其中對外銷售22.98GW,自用29.07GW,全球市場占比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