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有一條具有特別意義的路——華山路,從南到北全長2.3公里,沿線貫穿鄭州西部老工業基地。
融融春光中,來這里“打卡”的人絡繹不絕。4月13日,記者來到鄭州市中原區,走訪華山路“一路四街”片區,感受城市更新催生的勃勃生機和活力。
這條路有多輝煌?它銘刻著新中國工業發展的時代記憶:中國第二砂輪廠,曾是全國最大、亞洲第一的砂輪廠;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1963年成功研制出中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1958年建廠的鄭煤機,迄今仍是全球重要的煤礦綜采技術和裝備供應商。
這條路有多新潮?一個個文旅消費新地標在乘勢崛起。
城市更新發展,產業由“重”變“輕”。隨著城市版圖外擴、經濟結構調整,華山路沿線的國有工廠搬出主城區,廠房遺址一度空置。讓“工業銹帶”變身“城市秀場”,中原區聚焦“年輕力”,重點發展以華山路沿線芝麻街雙創園、保利久街、萬達金街、磨街為代表的“一路四街”文商旅項目,連點成線的特色經濟帶和時尚消費特色街區,彰顯“年輕鄭 活力鄭”魅力。
紅磚墻、天車梁、牛腿柱,一座座完整保留1958年建廠初期風貌的鄭煤機老廠房,經過改造華麗變身為“科創綠谷”。
“以‘科技創新+總部經濟’為理念,園區引入滴滴出行、北京青矩技術等178家雙創企業,涵蓋工業研發設計、節能環保、電子信息大數據等諸多領域,入園企業全年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60億元。”芝麻街1958雙創園工作人員介紹。
“印象里的鄭煤機廠充滿硬朗的工業風,新中國第一臺液壓支架在這里誕生。隨著時代變遷,工業舊址看似只剩下老廠房、老機器,現在這里已成為創新潮流地。”作為老鄭州人,鄭州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宣傳聯絡部部長魏曉軍深有感觸。
與芝麻街1958雙創園重點聚焦科創不同,磨街文創園把目光鎖定在打造有調性的煙火集聚區,散發著別樣的“魔力”。
到大白俄餐廳品嘗正宗俄式美食,在花海Livehouse沉浸式聆聽一場音樂會,于綠樹紅墻的懷舊氛圍愜意地消磨時光……
活化改造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南院舊址,不拆一棟樓,不砍一棵樹,最大限度保留歷史文化底蘊,“閃閃發光”的磨街,將歷史建筑與現代設計元素巧妙融合,已入駐50多家餐飲、娛樂等品牌商家,一躍成為集社交、消費、娛樂于一體的“年輕力”24小時發生地、理想生活自在地。
“工業歷史建筑是可閱讀的城市肌理。改造后的三磨所在延續城市文脈和歷史記憶同時,還能重塑地區經濟新活力,與沿線的芝麻街、萬達金街錯位互補,成為富有年輕煙火氣的新地標。”河南百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裴利偉一直很關注鄭州西部老工業區的發展。
一路連“四街”,“豫”見新鄭州。沿著華山路一路向南,穿行在“一路四街”,重新發現工業遺址怎樣活起來、火起來,細細品味文創、科創產業園如何搭上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快車,成為助力鄭州老城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當下,以華山路沿線“一路四街”城市更新為抓手,中原區通過“片區+綜合”更新模式,著力促進該區域老舊小區、老舊街區、口袋公園升級改造,潛心發展鄭州西部城區消費新場景、打造文旅新名片。如今,華山路沿線178家企業、377家品牌商業和首店入駐,企業年營收超60億元。
更新、向新,“一路四街”,展現新容貌、新創意,連接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