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新疆新聞8月21日電(田玉 郭子毅 楊宏建)近年來,哈密市充分發揮礦產資源和新能源資源富集優勢,推動新材料及先進制造技術與綠電消納相融合,通過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龍頭企業帶動全鏈條發展、改造提升現有技術工藝水平等舉措,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努力建設全疆重要的新材料產業集群。
這幾天,在哈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部循環經濟產業園內,由國內鈦產業頭部企業—新疆湘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疆華鈦新材料年產3萬噸高性能鈦及鈦合金材料項目設備安裝進入到了高峰期,項目建設有大型鈦渣熔煉系統、四氯化鈦生產系統、航空級海綿鈦生產系統、高性能鈦及鈦合金材料生產系統、殘鈦回收系統等。為了保證項目投產后穩定運行,公司在哈密市各級科技部門的支持和引導下,建立了一支專業強、年紀輕的技術研發團隊,研究領域涵蓋鈦渣熔煉、四氯化鈦制備、海綿鈦生產等全鈦產業鏈主要工藝環節,為公司可持續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持。
近年來,公司科技創新發展勢頭迅猛,建設了研發中心2個,裝備生產基地1個,設有自治區級研發平臺6個,市級研發平臺1個,組建了創新能力較強的研發團隊,研究人員共300余人,已打造自治區級研發團隊1個,實施自治區級人才引進項目4項,開展“天山計劃”項目2項,已經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3項,自治區級科研項目5項,哈密市科研項目6項,累計研發投入超過三億元,列入自治區工業企業“研發投入50強”名單,助力公司形成了“鈦精礦—高鈦渣—四氯化鈦—海綿鈦—鈦(合金)錠—鈦材”全產業鏈,具備年產高鈦渣6萬噸、海綿鈦3萬噸、鈦材2萬噸生產能力。
為了提高高質量發展水平,公司與西北工業大學、新疆大學、新疆師范大學、中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科院沈陽金屬所、南京尚吉增材制造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開展了廣泛的科技合作,逐步將研究院建設成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動站等智力共享平臺,為哈密打造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高端鈦及鈦合金生產研發基地提供支持,全面提升研發能力和高精尖技術發展的水平。
在距離新疆湘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不遠處,哈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標準化廠房里新疆潤晶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億克拉人造金剛石項目設備安裝也在有序推進中,看好哈密豐富的石墨資源和低電價優勢,公司發揮其在金剛石、高純度碳納米材料領域擁有國際領先核心技術優勢,建設高純度大尺寸功能性金剛石材料制造基地項目。
預計今年9月初將完成各類設備安裝,進入到試生產階段,項目能夠順利推進得益于哈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推出的一站式服務,為企業提供了及時辦理了標準化廠房入駐手續。
目前,哈密已建成鈦礦、海綿鈦、鈦材、鈦用品等為一體的全鈦產業鏈,也是全疆唯一具有金屬鎂產業的地州市,正全力打造三百億級新材料產業基地。按照“盤活優化存量、擴大優質增量、提升發展質量”發展思路,鎂基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力爭在2030年前形成百萬噸級鎂及鎂合金規模,將哈密打造成國內最大的鎂基新材料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