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國內生產總值預期增長5%左右,基本與2024年持平。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在2024年底對2025年國內鋼材需求預測時,采用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與政府工作報告中預期目標基本一致。同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比上年增加0.3萬億元;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0.5萬億元。地方專項債和超長期國債多用于投資基建項目,對我國鋼材消費保持高位形成一定支撐。總體判斷,2025年我國鋼材需求量仍維持8.50億噸左右的預測值,但細分領域需求將進一步發生轉變。
(一)設備更新
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于我國高質量發展大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2024年,“兩新”政策帶動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5.7%,對全部投資增長貢獻率達到67.6%,帶動大宗耐用消費品銷售額超過1.3萬億元,形成節能量約2800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300萬噸,對擴大有效投資、提振消費需求、促進綠色轉型、改善社會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進一步擴范圍、降門檻,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隨著進一步落細落實相關政策,將有力推動汽車、家電、家居等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工業、農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生產設備、服務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未來鋼材需求的品種結構、規模結構都將產生變化,耐腐蝕、高強化、輕量化、近終形、長壽命鋼材將成為新的結構性增長點,板帶材需求將增加,板帶比將進一步提高。通過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將帶動鋼材消費量年增長約1200萬噸,主要拉動不銹鋼板帶、中厚板、無取向硅鋼、取向硅鋼、冷軋板(汽車板)、鍍鋅板、無縫管、優特鋼棒線材等鋼材品種消費,同時對鋼材的質量穩定性和性能一致性提出更高要求。
(二)房地產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房地產相關內容仍是在“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工作之中。當前房地產行業仍處于深度下行狀態,從供給側看,2024年1-1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03萬億元,同比下降10.6%,降幅較1-11月擴大0.2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7.39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3.0%,降幅與1-11月持平。從消費側看,2025年1-2月百強房企銷售總額為4479.9億元,同比下降5.9%,但降幅較1月大幅收窄10.6個百分點,市場有所回暖。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等利好政策。隨著相關政策的持續發力疊加市場調節,房地產行業下行將有所緩解,但市場真正實現止跌回穩仍需一定時間。總體判斷,2025年房地產行業用鋼需求仍處于下行態勢,尤其螺紋鋼需求下降明顯。隨著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要的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 “好房子”建設持續推進,高品質住宅對不銹鋼、熱軋板帶、型鋼、鋼管等需求將有所增長。總體看,受房地產帶動影響,預測2025年房屋建筑領域鋼材消費量仍將延續下降態勢,降幅較 2024 年預計收窄約 10個百分點。
(三)新型城鎮化
2024年底,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到67%,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行動,加快補齊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加快健全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加強燃氣、給排水、熱力、地下管廊等建設。隨著新型城鎮化戰略的穩步推進,熱力、燃氣、給排水、地下管廊等城市管網的大規模建設將會拉動焊管、無縫管、鍍鋅管等各類鋼材產品需求,預計2025年城市熱力、燃氣、給排水、地下管廊建設等將帶動鋼材消費量約1600萬噸,同比增長5%。鋼結構建筑具有綠色環保、可回收性強、施工速度快等優點。新型城鎮化強調綠色建筑和裝配式技術,?在推進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將推動鋼結構建筑在住宅、公共建筑中的滲透率提升,從而帶動板帶材、型鋼等鋼材產品消費增長。
(四)清潔能源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發展海上風電,統籌就地消納和外送通道建設。結合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從電源端看,2025年我國預計將新增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2億千瓦以上;從電網端看,我國將推動金上—湖北、隴東—山東等特高壓工程建成投運,加快陜西—安徽、甘肅—浙江等特高壓直流以及阿壩—成都東等特高壓交流工程建設。電源、電網加快建設,將帶動風電塔筒用中厚板、風電螺栓用熱軋盤條、鍍鋅鋁鎂板帶、耐候鋼板帶、電力角鋼等鋼材產品消費,預計2025年僅風光電新能源用鋼需求將達到1800萬噸,同比增長2.6%。
(五)低碳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在雙碳發展方面提出,“開展碳排放統計核算,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碳標識認證制度,積極應對綠色貿易壁壘。”政策推動各地方省市進一步開展產品碳足跡核算,構建碳足跡管理體系,推動標準、數據庫、碳標識認證全鏈條互認互信。鋼鐵企業應積極開展碳足跡核算與認證、產品碳足跡信息披露等工作,在此基礎上豐富碳足跡應用領域,如指導產品降碳路徑、輔助企業降碳決策、開展低碳供應鏈管理等,以便更好地履行其環境責任,應對國際綠色貿易壁壘;逐步開發低碳鋼、零碳鋼等綠色低碳鋼材產品,滿足下游汽車、家電、建筑等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需要。
總體來看,2025年我國鋼材需求仍將保持8.5億噸左右的較高水平,鋼材需求結構進一步優化,建筑用螺紋鋼需求延續下降態勢,綠色低碳鋼材、高性能鋼板帶材、優特鋼棒線材等產品需求保持增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