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日前在《民主與法制》周刊發表署名文章中指出,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黨委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堅持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兩端發力。
一方面抓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推動中央企業帶頭落實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積極參與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大力實施“AI+”專項行動,不斷向產業鏈高技術、高附加值環節拓展延伸;另一方面抓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啟動實施產業煥新行動和啟航行動,2024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1.8%,工業母機、新能源汽車等9個領域實現部分關鍵技術、關鍵標準和關鍵產品突破。新征程上,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將指導推動國有企業立足發展實體經濟,加快傳統產業強基轉型,大力布局新產業新賽道,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走在前、作表率。
大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國有企業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通過設備改造、技術攻關、工藝升級、產品打造等多種途徑,加快產品迭代升級,增加高端產品供給;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5G、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帶頭落實能源、有色、建材等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促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建設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和綠色供應鏈,開發推廣更多綠色產品,搶占綠色發展先機。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更加突出分類施策,對于新一代移動通信、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海工裝備、電力裝備等優勢領域,推動國有企業加強集群式發展,更好促進產業聚集,提高產業鏈競爭力;對于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具有發展基礎但未形成競爭優勢的產業,推動國有企業加大布局力度,抓緊迎頭趕上;對于生物醫藥等產業基礎比較薄弱的領域,鼓勵國有企業運用并購重組、股權投資、產業基金等多種方式,加快形成產業影響力。
超前布局、梯次培育未來產業。推動國有企業進一步加強統籌謀劃,聯合研究型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等共同開展技術預見和發展態勢研判;加快培育首批啟航企業,推動國有企業緊盯能夠催生全新產品、商業模式、產業業態,有望引發產業變革拐點的技術,依托載人航天、深海深地等重大工程,打造一批有市場、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努力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