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0年,我國機床產品貿易逆差80.42億美元,同比增長81.07%,創近年新高。“進口一邊倒”已成為中國機床產品對外貿易的常態,特別是一些高端機床產品,大量依賴國外進口。可見,...
2010年,我國機床產品貿易逆差80.42億美元,同比增長81.07%,創近年新高。“進口一邊倒”已成為中國機床產品對外貿易的常態,特別是一些高端機床產品,大量依賴國外進口。可見,中國機床雖然產能巨大,卻還不能“自己武裝自己”。 從海關總署獲悉,2010年我國機床產品進出口總額133.2億美元,同比增長53.99%。其中,出口26.38億美元,進口106.8億美元;貿易逆差80.42億美元,同比增長81.07%,創近年新高。
業內人士認為,此前4萬億元投資的拉動效應、國內高端機床的產研脫節以及國家鼓勵進口高檔機床的稅惠政策都是高端機床產品進口大增的原因。
高端機床市場需求大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柏林透露,去年全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450億元,同比增長40.5%,與“十一五”初期(2006年)的1656億元相比,增長3倍之多。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行業發展部副主任邵欽作曾表示,國內生產的機床依然難以滿足目前我國的市場需求,我國是最大的機床消費國,占世界機床消費總量的1/4,特別是對高端機床有巨大的需求。
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使汽車、軍工、能源、鐵路和軌道交通等相關領域對中高檔機床的需求“如饑似渴”,但這一直是我國機床工業的發展短板,大量依賴從德、日等國的進口。
盡管國家在2009年啟動了“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專項”,計劃到2020年實現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發電設備制造所需要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70%~80%立足國內,但在邵欽作看來,這一“重大專項”的科技攻關意味更強,遠未滿足產業化需求。
“‘產學研用’的關鍵是‘用’,最終要落到‘用’字上。但現在來看,重大專項的科研目標與我們的產業化脫節,尤其在高檔數控機床的關鍵部件上,我們沒有下足功夫。”邵欽作說。
邵欽作同時表示,國家鼓勵引進先進技術和進口高檔機床政策也是進口增長的一個原因。按照財政部、商務部發布的《進口貼息資金管理辦法》,對列入目錄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企業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時將給予貼息政策支持。
自主核心技術缺乏
邵欽作坦承,由于高端機床的研發斷層,我國對高端機床的進口依賴在短期內仍將持續。他說:“自己制造不了的機床依靠進口無可厚非,但能制造的如果也要進口就會對我國的機床工業產生沖擊,進口越多,沖擊越大。”
事實上,我國機床工業的中端產品也在被“外國制造”包圍。據了解,雖然國產普通機床的參數能達到要求,但由于可靠性和精度欠缺,我國中端機床中的相當一部分也要從韓國等國進口。
國外占領著高端技術和產品出口的制高點。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常務秘書長羅百輝表示,日本、德國等對高端機床是限制出口的,“比如,德馬吉的高端五軸聯動機床就限制出口到中國,甚至連高端技術人員到外地就業也是有所限制的,他們擔心人員的流失會伴隨技術的外流。”他告知。
對于通過并購等方式引進消化國外高端技術的渠道,邵欽作認為,機床行業的特點是多品種、小批量、技術含量高,并不適合大規模的兼并。
“機床工業不比褲子襯衫,技術積累和開發需要一定周期,沒有三五年不會一下子‘冒出’很多升級換代的新產品。”吳柏林指出。邵欽作也認為:“沒有自主的核心技術,在國際上便寸步難行。中國企業必須較上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