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十一五”期間我國工具工業發展取得的進步1.“十一五”期間我國工具消費、進口和出口情況見圖1至圖3。這組數據是我們工具分會今年5月份正式對外發表的,是中國工具市場5年來發展、變...
一、“十一五”期間我國工具工業發展取得的進步
1. “十一五”期間我國工具消費、進口和出口情況見圖1至圖3。
這組數據是我們工具分會今年5月份正式對外發表的,是中國工具市場5年來發展、變化的一個數字概括。有關方面引用這些數據時,請以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今年5月正式發表的數據為準。
2.“十一五”期間我國工具市場的發展和工具工業的進步
(1)在制造業強勁需求的帶動下,我國工具市場獲得高速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切削刀具市場
“十一五”前期,全球經濟延續了從本世紀初開始的景氣周期,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國制造業獲得了新一輪的加速發展,出現了對切削刀具的強勁需求,帶動了工具工業的高速發展。2010年我國國內刀具消費超過了2008年的歷史最高水平。
從國際工具市場的發展態勢看,歐洲、北美市場也有強勁反彈,但2010年的銷售收入仍與2007-2008年度的歷史最高水平相差15-20%。
(2)國產刀具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穩定在65%以上,從這個數據看,市場形勢還是很好的。
(3)國內部分骨干工具企業,跨出了從傳統標準刀具向現代高效刀具結構轉型的堅定步伐,取得了明顯成效。
二、差距和問題——我國工具企業的主要差距和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1)主要差距——產品結構有待提升,綜合服務能力需加強
如前所述,國產刀具市場形勢很好,但問題在于國產刀具產品結構不盡完善,內銷的刀具中,絕大多數為傳統高速鋼標準刀具和一般水平的硬質合金標準刀具。能夠滿足制造業高端需求的現代高效硬質合金刀具、高性能高速鋼刀具和新型超硬刀具,在國產刀具中只占有 10%左右的份額。
最近10年,國產高效刀具做到逐年增長,成績要肯定。但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缺乏為用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綜合能力,是我國工具企業和國外先進水平存在的主要差距。必須下決心解決好。
(2)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導致國內機床和工具市場發展存在嚴重的不平衡現象,阻礙了工具企業結構調整的步伐
切削刀具和機床,作為制造技術體系的兩個子系統,既獨立發展,又相輔相成,并相互促進,不斷推動制造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在我國制造業發展中,“重機床,輕刀具”的現象十分普遍。在發達國家,機床和刀具的發展是協調前進的。每年的刀具消費規模,大體穩定在機床消費的50%左右。2010年,我國刀具消費僅為機床消費的18%。
在這種背景下,傳統的廉價標準刀具仍然需求旺盛。因此,大量中國工具企業,仍然心安理得地延續著以傳統標準刀具為主的生產格局。但從長遠發展來看,中國刀具企業必須盡快調整產品結構,擴大高效刀具市場份額。
(3)資源、能源的過度消耗,使現有發展格局難以為繼
2010年,由于國內工具市場的旺銷,拉動了工具材料的同步加速發展,但同時也帶有高消耗、低效益的特征。我國工具行業現有的發展模式還屬于粗放式發展道路,也必須改變。
三、我國工具行業巨大的發展機遇,來自強勁的國內需求
調整產品結構,實現產業升級,滿足現代制造業對高端刀具的需求,是中國工具行業今后發展的主攻方向。對此,廣大工具企業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擺在中國工具企業面前的發展前景,仍然是機遇和挑戰并存。“十二五”期間的工具市場,我國可望以高于全球平均增速3倍,即10-15%的速度,繼續平穩、快速發展。但與此同時,國內制造業對刀具需求的結構正在從傳統標準刀具為主向現代高效刀具為主轉移,中國工具企業一定要摒棄盲目樂觀,看到潛在危機。
工具企業要下決心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和現代制造業的需求密切接軌,花大力氣進軍高端工具市場。這將是一場決定行業發展前途的嚴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