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國的磨削加工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甚至更早。可以說,中國是最早衍生磨料磨具行業的國家之一,但可惜的是,中國的磨料磨具行業真正系統的發展,至今為止也僅僅半個多世紀。雖然已經建立起相對獨立、完整的磨料磨具研發、制造、檢測體系,但相比世界工業強國的行業產品工藝和技術水平,我們仍是相距甚遠。
當大象磨具走出東方的叢林,步入國際舞臺的時候,我們已經意識到,一個又一個關于“奇跡”的故事已經或是正在上演:從寂寞無聞到多品牌運營,從洛陽首家“金象”專賣店到今天輻射全球的100多家專賣店以及數以千計的品牌經銷商和數以萬計的客戶群體。大象優雅自如的舞步,源自一個振興民族品牌的中國夢,以及為了這個品牌持續占領全球市場的不斷創新。可以說,大象磨具的品牌之路,就是持之以恒的創新之路,堅定不移的發展之路,自強不息的奮進之路,以及寬厚包容的感恩之路。
大象春秋
1992年2月 正式成立珠海市高帝實業公司(珠海大象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的前身);
1999年2月 珠海大象磨料磨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金象商標正式向國家工商局注冊,并成功開拓越南海外市場;
2000年 “金象”品牌開始進軍內陸市場,并提出“金象砂輪引領品牌時代”的口號。同年,公司進行了大規模的設備更新,完善了研發、生產、銷售體系,成為全國第一家投入半自動設備的企業;
2003年 鄒艷玲董事長應歐洲頂尖的砂輪品牌企業邀請進行訪廠,為大象進軍國際市場邁出了第一步;
2004年 公司在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注冊了“GOLD ELEPHANT”(金象)商標。由此,大象磨具這個名字開始在國際舞臺上擁有了辨識度;
2006年 第二、三分廠分別建成投產,大象的產銷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兩倍,成為亞洲最大的磨具生產基地之一;
2009年 金象品牌首家專賣店——洛陽曉升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珠海大象磨具專賣店開業。至今,已擁有1000多家經銷商和上百家專賣店;
2014年 大象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的重組畫上圓滿句號,并提出新的廣告語“磨出來的世界品牌”;同年9月,開始規劃并在珠海三灶航空工業園內總投資5億元人民幣,興建一座占地面積達60000平方米的磨料磨具大象總部園;
2015年 大象搬進了新的辦公樓,這是一個匯集產品總部基地、物流、研發、結算中心為一體的高端辦公項目;同年3月,ELE“GOLDELEPHANT”品牌海外第一家專賣店在南亞孟加拉國正式授權運營,此舉為引領行業開辟了新的道路;
2016年 大象磨具和日本著名磨企MOTOYUKI簽署了全面合作協議。拉開了大象磨具向更高端領域技術產品進軍的序幕;
2017年 大象磨具25周年感恩年
……
科技:創新DNA的解碼利器
2014年,22歲的大象磨具完成了資產重組。科技創新、品牌運營、文化建設、管理升級成了大象磨具轉型升級的重要攻堅陣地。
中國科技研發體制最大的問題在于市場無法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作用,如果科技成果無法市場化、產業化,那只是科研行為,而不是創新行為。同時,研發與市場的脫節,不僅是科研領域中另一種“產能過剩”的弊端,也是研非所用、無的放矢的一種浪費行為。另一方面,五金行業中只有生產能力而沒有研發能力、只有模仿能力而沒有創新能力的現象比比皆是,成為行業無法回避的癥候,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創造強國”的根本轉變,關鍵在研發和創新能力。
大象磨具在闖南走北、縱橫國際的過程中,一直扮演著資源整合者的角色。任何一個可以提升科研水平的資源,大象磨具都不會輕易放過。因為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后,質量創新已進入更高層次,單一企業所具有的能力很難解決創新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合作系統的支持便成為成功創新至關重要的條件。在許多領域,許多企業已經由競爭轉向聯合,以合作謀求雙贏,大象磨具也不外如是。
合作系統的支持不僅僅體現在與供應商的合作,更體現在與科技知識的嫁接。2015年7月20日,大象磨具與河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產學研”合作正式開啟,圍繞人才、技術、科技孵化等相繼展開,并著眼于國內外市場需求和提高產品性能與技術含量以適應新環保的要求。與高校的產學研聯合精誠合作,是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能促進高水平技術成果在企業運營中的有效運用,提升公司的技術實力與研發團隊的研發水平。
大象磨具與河南工業大學產學研合作儀式
同時,河南工業大學還將為大象磨具培養、培訓、輸送各類工程技術人才,進行目標式培養。當然,不僅僅是河南工業大學,大象磨具與更多的科研院校進行合作,將“產學研”合作基地遍布全中國甚至全世界。
24小時電腦系統控制生產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產學研”合作模式體現了大象磨具將科研成果“請進來”的一種有益實踐,同時,大象磨具也同樣重視“走出去”,以開闊視野、尋找合作契機,引進高科技工具產品和現代經營管理理念。2015年10月,大象磨具董事長鄒艷玲與珠海25位企業家在廣東省商務廳的組織下共赴意大利和德國,與兩國當地先進設備制造商進行對接洽談,促成采購和業務合作意向。作為主要簽約企業和嘉賓,鄒艷玲董事長代表大象磨具與意大利名企MATERNINI簽訂了采購及投資意向。大象磨具將從MATERNINI引進世界領先的磨料磨具機器設備,用于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廠房和生產線建設的需求。以此同時,大象磨具經過不斷地溝通談判,最終以品牌的幾大優勢,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與2016年6月與日本著名磨企MOTOYOKI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雙方進行深度的技術合作,對原有傳統的砂輪切割片進行了顛覆性革新……這些強強合作,不僅彰顯出大象磨具品牌價值的巨大影響力和整合國內外資源的卓越能力,更體現出大象磨具調整產業結構、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的穩健步伐,以及打造世界級磨料磨具企業的雄心壯志。
鄒艷玲董事長與意大利馬爾納泰市長、意大利Maternini公司總經理等合影
鄒艷玲董事長與日本磨企負責人簽署合作協議
品牌:“磨”出來的民族之劍
無品牌,不企業。大象磨具多年來對品牌運營孜孜堅守,而時代的大潮也為大象磨具打造國際品牌的創新之路播撒出一路陽光。
大象磨具的目標——品牌,一個站得穩、立得住的品牌,一個走出國門、聲震全球的品牌。為此,大象磨具始終以行業最高標準來定義品牌發展。全球各地聞名遐邇的企業,舉世矚目的企業家,都曾是大象磨具學習的對象。類似PFERD、RASTA、RHODIUS等諸多歐洲砂輪行業的百年品牌,大象磨具掌舵人都親自一一拜訪過。
百年品牌之所以成為百年品牌,無不依賴于對產品質量的堅守。要立足國內品牌,邁向國際市場,實現“百年品牌”這個熠熠生輝的目標,大象磨具深知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也準備好了“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的堅持和段力。所以,“磨出來的世界品牌”取代了“金象砂輪引領品牌時代”。
一個“磨”字,承載了多少內涵,多少思緒,多少情感。大概只有磨具制造商才能想到這個字。“磨”字就是在石頭上面栽樹,需要破釜沉舟的信心、背水一戰的決心、吳剛伐樹的苦心、精雕細琢的細心、繩鋸木斷的耐心、水滴石穿的恒心。
同時,“磨”字也體現出一種從容不迫的心態,舉重若輕的淡定,物我兩忘的專注。一句話,匠人之心。從這個意義上講,“磨”字代表了大象磨具的態度和執著,蘊含著對速度自覺疏離的一種犧牲精神。因為,在講求效率、追求效益的時代,目標始終與速度相伴,而秉持匠人的心態和風格,必然要以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舍棄為代價。
25個春秋寒暑,把大象磨具“磨”成行業中的標桿性企業。它如同一葉征帆,憑籍與時俱進、創新求變的企業理念,以及專業的市場運作、成熟的品牌運營和科學的服務體系,以品質為基,以創新為翼,有計劃、有步驟地持續提升產品的技術創新含量,不斷推出眾多異彩紛呈的全新產品,目視未來,放眼全球,而不是以片面的“價格戰”謀求眼前利益。
比如,大象磨具25周年的“明星產品”——精品金罐裝“金象”黒色超薄片,從用戶體驗出發,以安全、方便、實用為使用標準,以高品質的視覺享受和超尊貴的心理體驗,表達了大象磨具成熟穩重而不乏朝氣的品牌形象;比如專為不銹鋼材料切割而研發的差異化產品355*1.8mm金象超薄鋒利王;比如專為機械手研發的、以新材料為特色的綠色智能釬焊金剛石磨輪;比如顛覆傳統樹脂砂輪、專為高端制造業而研發的創新工具Schmied(施米德);諸多創新、諸多個性,全方位展現出大象磨具與眾不同的品牌營運和創新能力。
品牌是時代的標簽,社會的變化、時代的發展要求品牌的內涵和形式不斷變化,經營品牌從某種意義上就得從商業、經濟和社會文化的角度對這種変化的認知和順應,品牌創新是品牌自我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使品牌生命不斷得以延續的唯一途徑。
文化:感恩之心打造企業“鐵軍”
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2000年在北京參展期間,董事長鄒艷玲無意中看到法國作家德洛爾的《大象,世界的支柱》這本書。霎那間,無盡的遐思在她腦海中蔓延出一串串漣漪:自遠古時期,大象就成為人類的好朋友,在不同的文明史中都留下了獨特而又深刻的印記,展現了威武、勇敢、強壯、勤勞、神圣、聰明、善良等諸多特性。同樣負有工具方面的作用,同樣具有穩健、安全、溫和的特性,同樣是智慧與力量的化身,于是,大象這種形象便成為大象磨具的精神圖騰和企業文化象征。
大象曾幫助人類走向文明,堅實的腳步踏遍世界各個角落,在它從遠古走來的足跡中,也包含了埋藏在大象磨具人心中的一個同樣的夢想。此外,大象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它是一種群居動物,具有社會性,而且相處寬容,彼此互助,整個群體團結和諧,目標高度一致。這一點也與大象磨具的特質異曲同工——團結合作,相濡以沫,共同的目標和相近的價值觀,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染力。
自此,大象不僅成為企業的名稱,更成為企業的文化象征,而彰顯這一特征的強大的凝聚力,則構成大象磨具企業文化的核心內涵,也成為大象磨具協調一致、有條不紊地開拓進取的先決條件。
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已不再是資金,而是企業是否擁有一支一流的人才隊伍以及怎樣吸引和留住人才。而要提高職工對企業的忠誠度,企業就必須付出足夠的友好度。大象磨具深諳此道。
所以,大象磨具無論在重大事件上還是在各個環節上都充分體現出企業對員工的信賴,集思廣益,在員工工作、生活和發展等方面下足功夫,給予員工足夠的發揮空間和發展機會,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創新能力和歸屬感;通過培訓、教育、開發,引導企業內部員工的行為,使他們的個人需求與企業的遠景目標相一致,形成企業發展的強大推力;以誠信為立足點,在對外吸引客戶的同時,對內吸引人才,減少員工的后顧之憂,増強對企業的忠誠度等。
大象磨具用理念、用文化、用制度、用關愛把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年齡段的人緊緊吸引在一起,海納百川的文化氛圍和春風化雨的愛心,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和幸福。正是這種不離不棄的精神,讓大象磨具的員工,尤其是老員工,成為企業最大的財富。“我們的企業在轉型、變革的交替過程中,在最難的時候,得到了老員工們的理解和支持,他們對企業的信賴和愛護我銘記于心,我非常感謝他們。所以,我們把大象磨具25周年的2017年定為感恩年,我要由衷的感謝我們的員工,他們是最棒的;當然也要由衷的感謝我們的經銷商,多年來,他們與大象風雨同舟。”董事長鄒艷玲如是說。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說,“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感恩既是內心的情感,又是對生活和事業的態度,它承載著寬容溫良的情感。宅心仁厚的秉性,海納百川的襟懷,以及造福蒼生的責任意識。大象磨具感恩之心的另一個入口則是社會公益事業。作為珠海市臺聯會的重要會員,大象磨具每年都會深度參與賑災救災、扶貧幫困、社會援助、環境保護、公共福利、社區服務等各類慈善和公益活動。大象磨具,堅持崇德向善,用責任和公益來反哺社會,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承擔企業和企業家相應的社會責任。
東方修“道”,西方修“術”,在“道”和“術”不斷融合的今天,中國的企業也和西方的企業一樣,在尋求如何建立一個有愿景、有信仰、以人為本的企業組織。大象磨具,正以“用工業詮釋藝術,讓世界更加美好”的企業使命,以“專業,就是將簡單做到極致;卓越,就是將創新變成常態”的企業精神,一步一步地探索者如何成為最受員工喜愛和最受客戶尊重的家園;一步一步地走在充滿挑戰的前行之路上,如何在崎嶇廣袤的叢林跳出優雅的舞步,大象磨具將以感恩之心生動演繹。
大象磨具作為改革浪潮下的行業先行者,在行業發展的大背景下,也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的發展時期。如今,有著25年行業經驗的大象磨具,已經完成了荊棘草莽中躊躇尋覓的探索之路,走過崎嶇坎坷,走出沼澤盆地,正以堅實、穩健的步伐,邁向輝煌的國際舞臺。(本文摘選自《2017大象磨具25周年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