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光伏企業的三季報一片慘淡,但是對于他們來說,最糟糕的時候還沒有到來。近日,這些企業再遭利空襲擊,我國光伏企業的主要客戶—歐洲各國相繼宣布將下調了2012年的光伏補貼。
“昨天我們還在開會討論這個問題,光伏企業現在日子已經很難過了,明年再下調補貼,預計國內將有一半的光伏企業關門。”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新材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義春向21世紀網表示。
歐洲下調光伏補貼
全球光伏主要消費市場在歐洲,并以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為主,其中德國和意大利占據50%以上市場。
近日,從德國和意大利傳來了不好的消息。
我國光伏設備最大的進口國德國日前宣布,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德國光伏市場裝機量5200MW,按此前計劃,2012年補貼應下調15%。
據悉,德國2012年1月全年下調方案是根據2010年10月1日到2011年9月30日的實際新增安裝量作為2011年全年預計安裝量的參考值。以3.5GW的基本安裝量,9%補貼下調為基本數額,2011年全年安裝量每超過基準1GW(吉瓦),2012年補貼就額外再下調3%。
緊跟德國步伐的還有全球第二大市場光伏市場—意大利,該國也開始計劃下調2012年得補貼。
意大利光伏產業協會主席ValerioNatalizia近日表示,截至今年年末意大利的光伏系統裝機量有望達到12.5GW,明年光伏產業的增長率將大幅放緩,新增裝機量將為2.5至3GW左右。政府熱烈討論的補貼削減不僅僅侵蝕了開發商的潛在利潤空間,削弱了他們的信心而且對裝機量下跌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外有消息稱,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局(DECC)也將宣布,對于小型系統安裝的補貼從43便士每千瓦時下降至20便士。一些光伏業內人士稱,他們同樣期待被列入20便士每千瓦時的范圍,支持這個僅為目前一半補貼的削減。
中信建投證券表示:9月份之前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德國光伏市場的能量沒有真正發揮出來。但在明年光伏補貼下調的背景下,從10月份開始,德國市場的量開始迅速增長,各大光伏企業都開始搶裝。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由于德國是國內二線企業的傳統市場,因此德國出現搶裝,最受益的是國內二線中下游企業。
不過李義春認為,目前國內光伏企業的庫存量很大,德國出現裝機熱,對國內企業而言也就是去庫存化而已。
半數企業將倒閉
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全球主要光伏市場開始低迷,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產品毛利率持續下降。
進入11月后,多晶硅相關電池組的平均售價已經跌至35美元,而今年年初,該價格甚至達到過100美元。更令人擔憂的是,國內中小多晶硅電池生產商的成本價是60美元,這意味著這些中小廠商是賣一噸,虧一噸。光伏行業開始進入寒冬期。
在A股公司中,主營晶硅太陽能發電的拓日新能[11.02 -2.30% 股吧 研報]是光伏產業遇冷的典型代表。三季報顯示,公司每股收益為-0.0838元,主營收入和凈利潤同比下降11%和160%,并且預計2011年度凈利潤虧損8000萬元-9000萬元。
據李義春介紹,目前國內多晶硅企業大多已經陷入停產、減產狀態。“不僅小企業日子難過,行業龍頭企業的日子也不舒心。這些大企業雖然沒有停產,但很多都已經停了幾條生產線。”
目前,國內光伏企業已經進入寒冬,那么明年形勢是否會好轉?
對此,李義春并不客觀:光伏行業主要是靠補貼過日子,歐洲下調補貼勢必會進一步沖擊生產企業。再加上目前國內產能過剩的現狀,明年會有一半的光伏企業從這個行業出局。“中國的光伏行業已經告別的那個蓋個廠房,買幾臺機器,就能生產賺錢的時代了。”
據李義春預測,產能在100兆瓦以下的光伏企業明年將關門大吉,而“吉瓦俱樂部”的企業相對安全。“100兆瓦以下的企業無法形成規模優勢,成本很難與產能達到吉瓦的企業抗衡。”
除看產能外,李義春還認為,未來誰能夠在寒冬中活下來還得看企業的創新能力。“如果一家企業的光電轉換率能比別的企業提升一個點,那么其肯定能在市場競爭中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