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十二五”期間,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將迎來國際化發展的黃金機遇期。根據商務部等十部委日前聯合下發的《關于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節能環保產業...
“十二五”期間,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將迎來國際化發展的黃金機遇期。
根據商務部等十部委日前聯合下發的《關于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加速國際化的“先鋒隊”。到“十二五”末期,通過建設國際化示范基地、培育國際化領軍企業,我國將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發展體系。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國家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走出去”保駕護航,旨在提前適應未來更高層次的國際競爭,為搶占全球制高點做足準備。從長遠來看,新興產業中會有一個甚至幾個行業異軍突起,成為中國甚至全球新的經濟增長點。
路徑各有側重
由于各自產業特點及發展水平不盡相同,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國際化的具體路徑也有所側重。
其中,節能環保產業將培育節能環保產業國際化基地,鼓勵節能環保產品開拓國際市場,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推動出口產品由以單機出口為主向以成套供貨為主轉變。
新能源產業鼓勵關鍵技術的研發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以及有生物質能研發優勢的境外企業和機構以技術投資參股。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鼓勵開展下一代信息網絡、物聯網等領域的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同時充分利用國內資源優勢發展高端軟件服務外包。
生物產業支持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等國內企業兼并重組,培育大型跨國經營集團;鼓勵企業承接國際醫藥研發和生產外包,支持有條件的生物醫藥企業“走出去”。
對于高端裝備制造業而言,國家將鼓勵航空產業關鍵零部件及機載系統進口,支持航空、海洋工程裝備、高端智能裝備等產業在海外投資建廠,開展零部件生產和裝備組裝活動。
新材料產業不僅支持國內企業并購國外新材料企業和研發機構,而且鼓勵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國外企業來華投資建廠。
新能源汽車產業,則重點培育本土龍頭企業和新能源汽車跨國公司,同時鼓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
建全球化創新平臺
創新是一個產業永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在后危機時代,誰擁有了核心技術,誰就能站上下一輪發展的全球制高點。
《意見》明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在全球范圍內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有效利用全球創新資源,不斷提升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據透露,為鼓勵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國家將修訂《中國鼓勵引進技術目錄》和《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
與此同時,《意見》還支持引進消化吸收與再創新。鼓勵引進項目的前期研發、再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消化吸收與再創新產品開拓國際市場、消化吸收與再創新的技術或者產品申請國內外專利。
在全球化競爭中,將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離不開標準,即國際“游戲規則”的話語權。《意見》明確,不僅要積極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國際標準的制定,而且要在基礎較好、產業和技術優勢明顯的領域,探索推廣使用中國標準的新途徑。
高端人才也是參與全球化高端競爭的關鍵。為用好智力資源,我國將在暢通吸納高端領軍人才綠色通道的同時,采取持股、技術入股、提供創業基金等靈活方式,積極吸引各類高端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還將適時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發展示范基地。一方面推動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建設;一方面促進共性、關鍵技術研發。
“走出去”提速
為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占得先機,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競爭,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走出去”尋找全球發展機遇的步伐將加快。
根據《意見》,我國將鼓勵新能源、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行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國外投資建廠;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并購、合資、合作、參股等多種方式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同時簡化企業境外投資審批程序,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境外以發行股票和債券等多種方式融資,支持企業通過境外注冊商標、境外收購等方式,培育國際化品牌。
一位國內大型鋼鐵企業的負責人曾經說過,沒有世界性的經營,中國就無法成為世界鋼鐵強國。同樣,若要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企業,就必須加快國際化進程。
在武鋼總經理鄧崎琳看來,后危機時代,能否識別機遇、抓住機遇,提前適應未來更加激烈、更高層次的競爭,關鍵在于是否具有戰略思維和世界眼光。作為我國鋼鐵企業“走出去”的典范,武鋼先后開展了數十個海外投資項目。國內裝備制造業翹楚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日前也表示,未來五年內,集團用于海外投資的金額預計超過10億美元。
不可否認,企業“走出去”勢必面臨地緣、政治、市場、技術以及人員等諸多風險,如何防范海外投資風險,事關國際化進程的成敗。
根據《意見》,我國將通過出口信貸、出口信用保險和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機制等一系列措施,助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一臂之力”。例如,我國將對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等金額較大或能帶動國內專利技術和標準出口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在出口信貸和出口信用保險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為積極應對愈演愈烈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風潮,國家將鼓勵企業做好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應對工作,指導企業積極利用世界貿易組織通報咨詢機制等方式應對國外各種非關稅壁壘,重點在生物醫藥等重要領域加強多雙邊磋商,減少國際貿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