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第六屆五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通過的《機床工具行業“十二五”期間工作要點》,把“著力提升中高檔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的配套能力”作為行業“十二五”期間的重點任務,為...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第六屆五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通過的《機床工具行業“十二五”期間工作要點》,把“著力提升中高檔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的配套能力”作為行業“十二五”期間的重點任務,為此,提出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本報記者采訪了行業內主要的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廠家的領導,請他們發表自己的認識和想法。這些企業家們很重視這次采訪,并經過認真準備回答了記者的提問。現將他們答記者問的主要觀點發表于此,希望能夠引起全行業的關注和討論。
記者:“加速提升中高檔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的配套能力,是行業‘十二五’期間面臨的緊迫任務。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和發展積極性,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在積極支持專業化企業加快發展的同時,也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機床主機企業根據自身需求延伸產業鏈,積極介入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產業的發展,從而加速中高檔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產業的發展進程。專業化企業應與主機廠密切結合,形成開發與應用的產業聯盟和利益共同體。”您是如何理解這段話的?
山東博特精工董事長李保民
我理解有三層意思。一是說我們高檔數控機床的發展已受制于功能部件配套能力的制約。“十一五”期間我國數控機床得到了快速發展,已從初期的近6 萬臺,發展到2010年的近 22.4 萬臺,增長了近三倍。眾所周知,2009年起我國已連續兩年成為世界機床制造第一大國,但大家也應該注意到,我們仍然是世界第一大進口國。這說明我們雖然是機床制造大國,但不是強國,高檔數控機床還不能滿足國內需要。制約因素之一就是高檔功能部件還受制于人,大量從國外進口。所以,“十二五”期間國家要大力發展高檔數控機床,首當其充的是先要把功能部件發展起來。
二是說為了加快功能部件的發展,主機廠家可以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加入功能部件的發展中來。功能部件的發展之所以滯后于主機的發展,有其必然的原因。除了重視程度不夠外,其主要原因與我們國家的基礎環境落后有關。比如,原材料達不到要求,需要的裝備能力不能滿足要求,工藝條件落后,基礎原理的研究滯后等等。如果有能力的主機廠家介入,將會加快這一進程,特別是在資金投入和使用方面將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我個人認為,主機廠家在這方面的介入要經過充分的考慮。以什么方式介入?介入什么?非常值得研究。要充分結合自身的優勢,并要避免走大而全、小而全的路子。如果選擇不好,盲目介入,不但沒有預想的結果,反而使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或者造成重復投資。其結果可能是欲速不達,我們在這方面有過深刻的教訓。
三是說,功能部件廠要與主機廠結成戰略聯盟,加快發展,共同發展,以提升功能部件發展的速度。這是非常必要的發展之路,但應該說也非常不容易。究其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我們的市場經濟發展得還不完善,如何進行競合顯得非常不成熟,尤其缺乏戰略眼光。其二就是這幾年的高速發展讓大家產生了錯覺,以為數控機床沒什么難做的,短短幾年的時間就可以發展到幾億、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規模,似乎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至于說功能部件,買就是了。我用得多是大戶,想買什么樣的就買什么樣的,還可以享受到優惠,為什么還要與國內功能部件廠家合作?質量不穩定、服務不一定好,好像價格也便宜不了多少。但這幾年發展的結果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我們只是給別人做了嫁衣,卻根本沒有得到我們應該得到的利潤。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機床水平還沒有真正提升上來。我認為有一個怪圈必須打破,那就是機床不用國產的,部件不用國產的。我們的自主沒用了,我們的自信沒有了!
煙臺環球董事長張萬謀
主題報告中針對功能部件的這部分表述既提出了工作目標也提出了實現目標的路徑選擇。當前行業已經形成共識,那就是功能部件的發展滯后已經成為制約整個行業發展的矛盾焦點,要實現數控機床由大變強的戰略目標,必須解決產業空心化的問題,切實提高中高檔數控功能部件的自主配套能力。
多年來,功能部件生產企業一直在“重主機輕配套”和“重洋輕土”的環境下艱難前行,逆水行舟。由于“附件”、“部件”名稱的“非主要性”特征,使功能部件產業很難享受 “主體”般的重視。盡管近幾年扶持力度在不斷加大,但由于相關生產企業基礎薄弱、規模偏小、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技術投入不足等原因,效果差強人意,尚未走出低價競爭的階段,部分產品停留在能做的層面,遠沒有形成產業化配套能力。因此,功能部件行業要想獲得長足發展,使生產企業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首先應給其與主機一樣的重視,在產業政策上應給予一定的傾斜,在發展所必須的資金、技術和市場支撐方面予以重點關照。
其次,功能部件行業要發展,必須在產學研用聯盟體系建設上有所作為,而其最終的落腳點是應用。當前,主機企業或者最終用戶對國產功能部件不信任、不愿采用也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新產品研發出來得不到應用平臺的檢驗,就無法發現問題、跟進改進,由此陷入了惡性循環,企業投入大量的資源和成本研發的新產品被束之高閣,在造成了極大浪費的同時也挫傷了企業積極性。為此,也應該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有利于專業化部件企業加快發展。
一方面我們建議政府出臺一些鼓勵行業用戶采用國產數控機床及功能部件的政策,對于國內能夠生產的中高檔功能部件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強制性要求使用,多給國產功能部件一些機會。另一方面,功能部件企業自身也要在密切同主機廠的合作上多下功夫,由點及面,爭取在應用上產生示范效應,逐步提高配套能力。從我們企業來講,一是經常性地走訪用戶,虛心聽取主機廠的意見反饋,及時了解對方的技術要求與發展意圖,共同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不斷滿足對方產品生產發展需要;二是加快同主機廠結成利益共同體,一方面加大機床銷售業務板塊的投入,在為重點用戶做好銷售延伸的同時,密切雙方關系,促進自身產品的配套應用。另一方面在產品上與主機廠互為用戶,在技術改造時重點采用配套主機廠的機床,用機床來推動新產品的開發;三是提高產品技術服務能力。既要做好為配套的主機廠服務,參與到主機的設計與功能部件選型,確保主機廠的合理選用;也要為產品的最終用戶提供好服務,保證產品在現場使用中出現問題獲得及時解決,特別是在“三包”期外及時提供備品備件,將用戶的停機損失降到最少,從而消除用戶的后顧之憂,放心購買采用;四是完善質量保證體系,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用戶對產品質量的信任度;五是加強服務的快速反應能力建設,努力打造一支優秀的服務隊伍,更好地滿足市場的快節奏和個性化需求,完善售后服務承諾機制,提高用戶滿意度。
華中數控董事長陳吉紅
長期以來,我國數控系統與數控機床的發展呈現“兩張皮” 的現象比較突出。兩者沒有形成互相支持、互相促進和共同進步的局面,也沒有形成開發與應用產業聯盟和利益共同體的戰略合作關系,這不僅制約我國數控機床產業的發展和市場競爭力,更制約了我國數控系統行業的發展。我非常贊同吳柏林常務副理事長主題報告提出的“專業化企業應與主機廠密切結合,主機廠積極介入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產業的發展”的思路。
目前,國際上發展數控系統產業有三種模式,每種模式各有優劣:
(1)西門子模式:系統廠專業生產各種規格的數控系統,提供各種標準型的功能模塊,為全世界的主機廠提供批量配套,例如:發那科、西門子、三菱等主要生產數控系統。即使系統廠生產數控機床(如發那科生產鉆攻中心),也非常謹慎和低調,以免引起主機廠的抵制。這種模式的優點是:主機廠和系統廠發揮各自的優勢,有利于形成專業化、規模化生產。缺點是:系統廠和主機廠主要是買賣關系,雙方結合不夠緊密;如果系統廠在技術上不向主機廠開放,主機廠所需要的特殊控制要求、加工工藝和特色使用要求難以實現;主機廠為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也不太愿意將這些特色技術提供給系統廠。
(2)哈斯模式:主機廠獨立開發數控系統,并與其自產的數控機床配套銷售。如美國哈斯公司、意大利菲迪亞等,這些公司創立之初是從數控系統研發起步,為了推廣數控系統,開始了數控機床的生產銷售。目前,哈斯公司的數控機床銷量已經站到世界前列。這種模式的優點是:主機銷售帶動系統推廣;主機廠全面掌握數控系統技術,可以將主機廠積累的經驗集成到數控系統中,可以方便地實現特殊控制和加工工藝的要求。其缺點是:主機廠獨有品牌的數控系統很難被其他主機廠選用;數控系統的研發涉及到機械、電子、計算機、自控、通信、電力拖動、電機學等多學科的技術融合,難度極大,其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模式也與主機生產明顯不同,其所需的技術基礎積淀和人力、物力投入,不是一般主機廠所能承受的。
(3)馬扎克模式:主機廠在系統廠提供開發平臺上,研發自主品牌的數控系統,并與所自產的數控機床配套銷售。如日本馬扎克、森精機等公司,在三菱、發那科公司提供的數控系統平臺上,進行二次開發,形成馬扎克、森精機的數控系統品牌。這一模式既避免了“西門子模式”和“哈斯模式”可能出現的缺點,又發揚了其自身的優點。這使得主機廠所需要的特殊控制要求、加工工藝和使用特色要求可方便地融入到數控系統中;主機廠用較少的投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技術、知識產權和數控系統產品;主機廠自主品牌的數控系統的推廣,還可以進一步強化主機廠的機床品牌,增加用戶對主機廠的忠誠度;降低主機廠采購數控系統的成本;同時帶動數控系統產業的發展。
實施這一模式的關鍵是:系統廠源源不斷地為主機廠提供數控系統平臺技術,形成主機廠和系統廠共同開發與應用的產業聯盟和利益共同體。
“十一五”期間,華中數控積極與大連機床、北一機、武重集團、南通機床等重點機床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大大促進了中高檔國產數控機床和數控系統發展。例如:華中數控與大連機床以資產為紐帶,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華中數控系統開放式平臺的基礎上,大連機床集成了用戶工藝,開發特色功能和界面,研制了“大連數控”品牌的數控系統,已累計生產銷售約6000余套。這使得大連機床的整機性價比得到提高,用戶得到了實惠,也改變了大連機床以往中、高檔機床全部配置國外系統的狀況。此外,大連機床在其關鍵機床部件生產線上,建立了國產數控機床、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自產自用”應用示范基地,已使用各類配置大連數控系統和華中數控系統的機床近500臺。在此過程中,還為大連機床培養了一支技術精湛的數控系統研發、應用和售后服務隊伍。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中國國情和我們的經驗,我認為:馬扎克模式是主機廠發展數控系統產業最適合的模式。因此,建議國家支持數控系統廠和機床廠以資產為紐帶,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實現主機廠、系統廠、用戶多方共贏。
大連光洋總經理于德海
要發展好數控系統,必須要做系統規劃,做到專精特,數控企業要與主機企業密切合作,更好地為主機服務。
因為數控系統本身不是一個孤立的產品,它是為機床服務的,而機床又是為工藝服務的。既然數控系統不是一個獨立的產品,那么搞數控系統的廠家就必須要研究工藝,研究機床,還必須要研究關鍵的執行部件,這樣才能夠搞清楚數控系統要做什么事情,解決哪些問題,這個過程是必須要做好的。
和機床相比,數控系統在流程、技術和工藝方面研究的內容是完全不一樣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專業和學科。要開發和生產數控系統,主機廠的優勢是對需求方面了解得比較充分。他們和用戶接觸得多,了解工藝,了解機床。但了解這些還不夠,還要把這些需求經過分析轉化為數控系統功能和性能的需求,以此為目標開發出來的數控系統才能支持數控機床高效率、高精度地把客戶的工件加工出來。
如何把數控系統做好,我認為機床協會提出的“兩條腿走路”的觀點,是從滿足機床產業的發展上來講的,它是客觀的,絕對不能夠讓搞軟件、搞控制、搞硬件的人,脫離了工藝和機械去搞數控系統,這樣絕對是搞不好的。所以,我們作為數控系統的制造企業,希望與主機制造企業密切合作,充分為主機企業服務。
開發數控系統涉及了不同學科,不同專業。其中,大量復雜的工作是要先了解用戶的工藝和機床的特性,制定合理的控制方案、控制策略,還要建立大量數學模型,之后才是軟件的事情,這也是數控系統的關鍵所在。對于數控系統來講,除了這些控制方法、數學模型、軟件,還需要許多硬件來支撐。硬件牽扯的內容又很多,里面有很多小的學科,都需要相應的硬件技術和軟件技術做支撐。控制系統就更復雜了,里面需要許多相關軟件,還有許多控制方面的算法。從數控系統本身來講,它是一個自動化的控制產品,這里面又分出了許多小的專業,每一個小的專業,每一部分都需要專人進行研究,而這些專業要達到什么水平,是做數控系統規劃的人要提出的要求。做系統規劃的人,要對每一個小專業提出一定的量化指標,做具體專業的人要根據系統規劃者的要求,從專業的角度做好,做精,達到要求,滿足用戶的工藝要求。然后再把能達到的水平反饋給規劃者。系統規劃者可以根據他們能達到的最高水平,使系統規劃上一個新的臺階。在這里就體現了“專、精、特”了。
搞任何技術,如果沒有完善的加工設計和系統規劃,沒有“專、精、特”的支撐,這個產業都是做不好的。這其中有著客觀規律,不是單純財力就能解決的問題。
至于說,鼓勵主機廠開發數控系統,關鍵是要看主機廠有沒有這方面的能力。今天的數控系統已經與20年前單板機加步進電機的時代很不一樣了。今天比拼高檔數控系統需要專業化的研發團隊、制造生產團隊和應用技術團隊,需要各式各樣的實驗、測試條件乃至相關技術創新所需的企業文化氛圍,這些都不是用錢就可以解決的,不能頭腦發熱。從過去的行業發展歷程看,主機廠研制數控系統的成功經驗不多,而且隨著數控技術的發展,難度會越來越大。
廣東高新凱特總經理趙美玲
對這段話最直接的理解,就是支持和鼓勵有條件、有能力的企業研發和生產中高檔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即只要做得好的企業,不管是主機廠,還是功能部件專業廠,就應該支持并促進其加速往中高端發展。
但是,仍存在兩個疑問:一個是機床工具行業到底應該走“大而全”還是“專業化生產”的道路?另外一個就是主機廠要做功能部件具備哪些優勢呢?
從國內外的經驗看,走“專業化”會更切合實際,我們不能因為主機廠認為國產功能部件不符合要求就自己來做功能部件,功能部件廠認為主機不能滿足需要就自己研制設備,這如何能體現社會的專業化分工呢?第二,主機廠優勢在功能部件的應用和個性要求,而功能部件的優劣取決于產品的設計、加工工藝和技術、各種配套件的研究開發等,應用技術只是其中之一。
有人這樣評價中國目前機床工具行業技術情況:功能部件企業使用了世界上頂級的關鍵加工設備,卻沒能生產出一流的功能部件;主機廠采用了世界上頂級的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卻沒有生產出一流的機床。不管是主機廠,還是功能部件企業,都有太多的技術、工藝問題需要攻克,應該在各自的行業中發揮“專業化”生產的作用,互相支持、互相促進,實現共同進步,合力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
廣州數控董事長何敏佳
支持主機廠建立數控系統研究部門,開發中高檔數控軟件功能,開發專用加工工藝軟件模塊。系統的硬件、伺服驅動裝置與伺服電機應由系統專業廠生產配套,不宜重復建設生產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