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馬光遠(經濟學博士、經濟評論員):自2008年以來,“民工荒”的原因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一,從農民工的總的供應趨勢看,盡管農民工的總量依舊龐大,但農村提供給城市的勞動力的增速隨著“...
馬光遠(經濟學博士、經濟評論員):自2008年以來,“民工荒”的原因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一,從農民工的總的供應趨勢看,盡管農民工的總量依舊龐大,但農村提供給城市的勞動力的增速隨著“劉易斯拐點”的到來減速明顯;其二,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企業的數量在增加,農民工的選擇越來越多,有很多企業可以供農民工選擇,農民工也可以選擇自己創業,選擇的自由可以說是勞資雙方力量發生明顯變化的主要原因;其三,中國新一代的農民工無論是在年齡,知識結構,還是價值觀等方面已經完全不同于第一代農民工。從年齡而論,農民工的大部分以80后和90后為主,這個群體的特點是文化層次比較高,在生活觀念和權利觀念上很顯然不同于他們的父輩,他們有更多的權利意識和創業的選擇;其四,隨著東部產業轉移至西部,西部也出現了勞動力的短缺,西部低廉的生活成本,以及離家比較近等便利,使得西部的農民工不再選擇去生活成本高昂的東部。
張車偉(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無論怎么來說,這個"荒"都是我們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的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我們今天之所以能夠有"荒",是因為我們的經濟確實騰飛了,發展了,而且反映了現在經濟的一個良好態勢,所以我覺得,我們國家只要還有荒,那就是說我們國家發展的形勢是比較好的,也是非常好的一個階段。
這個“荒”對于企業來講,確實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這些企業必須要做到未雨綢繆,而且企業的轉型升級本身實際上就是推動我們國家下一步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動力來源,只有這些企業轉移到更高的一個產業鏈當中去,然后生產附加值更高的一些產品,才能增強經濟增長的自主性和內生性。
這也就逼著企業必須進行轉型升級,拋棄過去依靠廉價勞動力謀取利潤的發展模式,通過創新等手段尋找市場附加值更高的經濟活動,把落后的產業先進化,在利潤增加的基礎上,增加工資、提高福利等人性化的待遇才有可能實施。
張鴻(央視財經頻道評論員):我手上拿著這樣一個卡,這張卡是一個人才市場的進門卡。這個人才市場的招聘會是十塊錢一張票,一張票在一個星期內,你可以隨便進。30塊錢是月卡,如果是50塊錢的,那么就是可以三個月之內不斷地來。后來他們跟我說,這是因為他想不斷地來挑工作,所以這個時候企業這個甲方相對來說,已經處在一個被挑選的位置。在這個時候,不能把整個經濟升級的壓力全讓企業來扛,我認為無論是地方政府也罷,中央政府也罷,都應該做一些事情來分擔企業的壓力,比如減稅,還有改善金融環境等等,我們才能共同應對這個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