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2年全國保障房建設進入高峰期。3月7日,全國政協在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舉行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記者會,多位委員熱議“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今年開工700萬套近兩年,我國明顯...
2012年全國保障房建設進入高峰期。3月7日,全國政協在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舉行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記者會,多位委員熱議“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
今年開工700萬套
近兩年,我國明顯加快了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步伐。“十一五”期間,國家住房保障工程大體上完成了1600萬套,到“十二五”期間,規劃為3600萬套。2011年,開工保障性住房建設1000萬套,基本建成400多萬套,今年開工700萬套,要建成500萬套,加上去年開工的,我國保障性住房建設進入高峰期。
對此,社會上開始有了我國保障房建設正在經歷“大躍進”的質疑,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社科院城市與房地產研究中心原主任、住建部專家委員會住房組成員張泓銘表示,“大躍進”不應該單純從數據上去理解。
張泓銘說,2007年下半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從此我國住房保障力度加大了、進度加快了。“假如說我們還套用‘大躍進’這個詞的話,那么我們說這種‘大躍進’體現了我們黨和國家對于民生問題的重視,對于老百姓居住問題的重視,我們也歡迎和支持這種‘大躍進’。”
張泓銘也表示,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一部專門的法律予以約束。
張泓銘坦言,1998年國務院關于住房制度改革中就有關住房保障制度的設計分兩大塊,一是住房市場的發展;二是住房保障的發展。在1998年以后,整個社會對住房保障不太重視,本世紀以來,2007年8月7日發布了《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若干意見》,根據這個文件,然后在11月份,由建設部聯合國家有關部門出臺了《廉租住房的保障辦法》,11月19日,建設部聯合各部委出臺了《經濟適用房住房管理辦法》,從2007年以后陸陸續續地都有關于公積金的管理辦法出臺。
“這十年來關于住房保障法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我們不能說國家沒有管理的辦法和規章,僅僅是沒有成為人大的立法而已。”張泓銘補充道。
保障房建設有無利潤是關鍵
制約保障房建設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于利潤太薄。為此,3月2日,四位全國政協委員高春芳、田伏洲、馮世良、金大鵬,來到北京最大在建保障房——雙合家園的工地調研。
該工地所屬北京建工地產有限責任公司,其副總經理程波浪介紹,該公司是北京市市屬國有企業,整個項目從規劃、施工、安裝到物業管理都是由北京建工旗下的公司完成。
程波浪表示,保障房建設沒有利潤,民營企業很難承受,“國企提供這樣的一條龍解決方案,這是國企的天然優勢。更重要的是,民企不允許虧錢,而保障房項目作為民生工程,弄不好就要虧損。從企業社會責任角度看,這樣的工程國企不干誰來干?”
2011年5月初,國資委在網站上掛出通知,要求央企積極參與保障房的開發建設。并且,國資委在下發給央企的文件中指明了方向:“要抓住各地在保障性住房土地供應、投資補助、財政貼息、融資、稅費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的機會,將保障性住房與商業性房地產開發有機結合起來。”
但國資委設計的保障房建設盈利模式短期內還難以變為現實。
仍以雙合家園為例,25棟樓中包括3棟廉租房、5棟公租房和17棟限價房,全部是保障性住房。盡管周邊的商品房均價已達兩萬六七千元,但雙合家園只能按照均價7400元的既定價格銷售。
程波浪坦言,雙合家園項目,北京建工要虧損兩億元以上。“2009年拿地的時候,按照成本倒推的方式計算,最終應該能夠打平;但這兩年人工、物料成本上升太快了,虧損已不可避免。”
保障房項目虧損并非北京建工一家。保利地產董事長宋廣菊曾坦言,保利在北京的兩個保障房處于虧損狀況,原因是北京項目到了政府之前規定的銷售時間,但政府方面的銷售方案還沒有出臺,導致該項目所有樓盤不能按時銷售,參與該項目的7家開發商全部虧損。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物業管理協會副會長、順天通集團總經理田在瑋告訴本報記者,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肯定比商品房的利潤要低一些,但是也并不像有些企業認為得那樣,根本沒有利潤可言,而是利潤比較少。要從自身的管理過程中加強管理、節省支出、節流,從這方面增加利潤。至于如何動員社會資金和建設單位的自有資金加入到保障房建設,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從政策支持的角度上要加大這方面的投入。
多元融資打破保障房資金瓶頸
作為來自金融領域的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銀行董事長閆冰竹建議,在保障房建設中,應拓展公共租賃住房多元化融資渠道,建立多層次的住房保障體系。
為緩解保障房資金壓力,中央正在繼續加大資金補助力度。去年,中央財政大幅增加資金投入,共下達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1709億元,全國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00萬套以上,新開工1000萬套的目標任務已經完成。財政部日前發布了關于切實做好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財政資金安排等相關工作的通知,表示2012年中央財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將大于2011年,要求省級安排的補助資金要比2011年有所增加。住建部稱,今年中央補助資金不低于2011年1526億元的標準。
然而業界普遍認為,資金來源仍是保障房建設一大瓶頸。如何有效的拓展保障房資金來源渠道,減小資金缺口,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閆冰竹在提案中談到,比較成功地推行公租房建設的國家和地區,如美國、英國和新加坡,均構建了一個由政府銀行和資本市場相互配合的多元化融資渠道,而我國公租房融資渠道尚面臨許多問題。包括政府投入資金不足,中央財政補助資金與地方財政支出不夠;間接融資渠道不暢;直接融資渠道匱乏,債券保險和銀行間市場等多元化融資渠道尚未充分發揮作用等。
為此,閆冰竹建議:一是加大政府資金投入,政府在公租房建設中起著主導作用,建議繼續加大中央財政補貼資金的投入,并以貼息擔保補助的方式調動更多資金投入公租房建設。同時各地政府將公租房建設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明確安排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讓金凈收益統籌用于公租房建設。加緊修訂《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明確住房公積金使用規定,從住房公積金中直接提取適當比例轉化成住房保障基金,用于公租房住房補貼。二是疏導間接融資渠道,對公租房建設融資給予政策優惠,人民銀行在執行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政策時給予支持公租房建設融資支持的商業銀行一定的容忍度。三是拓展直接融資渠道,優化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發展環境;降低發行成本,封閉立項,鼓勵發行企業債;鼓勵和引導發行中期票據用于公租房建設等。
據了解,2011年北京市國資委代表市政府作為投資中心出資人,北京市財政直接以貨幣形式出資100億元作為注冊資本金,成立了“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中心”。投資中心通過財政撥款、公積金貸款、銀行貸款、債券等金融工具,經營保障房投融資建設收購租賃。
鋼鐵等行業注入強心劑
“2012年,我國保障房將新開工建設700萬套,雖然數量比去年的1000萬套有所減少,但實際在建工程量巨大,資金投入也將超過去年,對于鋼鐵、水泥等原材料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告訴本報記者。
據有關房地產公司介紹,房屋建設一般有2~3年左右的建設周期。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的估算,今年實際在建工程量至少有1700萬套,還不包括2009年開工的部分項目。保障房建設的力度并沒有減弱,反而進入了高峰期。
保障性住房雖然不一定完全彌補商品房建設回落的空缺,但是有助于修復、拉回市場對鋼材、水泥、工程機械、混凝土機械的預期。
3月,水泥行業也走出了傳統淡季,海螺水泥董事長郭文叁表示,雖然中國在房地產市場實施了調控政策,但中國的水泥需求依然強勁。
郭文叁稱,政府對保障房建設的推動成功抵消了商品房市場水泥需求下降的影響,去年動工的1000萬套保障房建設將使水泥需求量從今年第二季度起達到高峰。今年還將開工建設700萬套保障房,因此公司仍有信心。
隨著保障性住房的大規模開工,以挖掘機、推土機為代表的工程機械產品也將迎來大規模的需求爆發,從銷售增速來看,這種需求的增長態勢已經顯現。保障房、商品房等房地產投資最能影響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隨著保障房的建設,各種路橋建設,隧道建設,鐵路建設,甚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都會擴大規模,工程機械行業會隨著各種項目的投資擴大,先后在施工場地亮相。
一直以來,工程機械是市場的剛性需求,隨著國家先后出臺保障民生的政策,工程項目的擴大勢必帶動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在經歷了行業市場的冷卻之后,行業企業先后推出新產品,蓄勢待發,等待工程熱潮的到來。
相關報道 住建部:保障房建設補助標準暫不提高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3月7日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說,經住建部與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協商,2012年保障房建設補助標準將維持原有水平,但將開始安排相關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投資,目前計劃正在陸續下達中。
姜偉新表示,由中央來組織實物保障房的建設,恐怕主要在“十二五”時期。從“十三五”開始,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將轉為資金補貼為主,實物建房為輔。目前,保障房建設名目有多種,資金渠道也相對較多。姜偉新表示,今后,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將鼓勵各地根據各自實際統籌運用政策、綜合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