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云南省加快新材料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提升我省工業經濟發展水平。我省已經形成了以礦產采選、冶煉、加工為基礎,以公共技術服務體系為支撐,以錫、鉑族金屬、鍺等...
近年來,云南省加快新材料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提升我省工業經濟發展水平。 我省已經形成了以礦產采選、冶煉、加工為基礎,以公共技術服務體系為支撐,以錫、鉑族金屬、鍺等有色稀貴金屬材料為龍頭的金屬新材料產業,以硅鍺銦等材料為代表的光電子新材料產業,以精細磷化工、煤化工和有機化工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產業。一批新材料應用技術研究和產業化項目已初見成效:鋁合金圓桿、中高強度寬幅鋁板帶、高精度鋁箔生產能力已達到32萬噸以上,并正在開展20萬噸/年鋁板帶箔加工材精深加工項目的前期工作;銅材加工已具備10萬噸能力,并正在建設22萬噸電工銅材項目;高速鐵路用銅銀合金、銅錫合金導線,已用于國內多條電氣化鐵路,產品在全國市場占有率達25%以上;錫基新材料已形成10大類產品系列、近500個規格品種;2萬噸鈦板卷能力已形成;5萬噸/年不銹鋼復合板卷項目正在建設;鋅合金、鋁鎂合金、錫基合金及多元合金生產已初具規模;合金生產的多級真空蒸餾技術及裝備新技術、鈷酸鋰和錳酸鋰動力電池新材料制備技術、稀散金屬如鍺光電材料、銦提純等生產技術等均具有堅實的基礎。
我省產業結構以重化工業為主,有色、冶金、化工、建材等產業相對發展較快,具有發展新材料產業的原材料基礎。2010年,全省生產十種有色金屬 240.3萬噸,其中銅34.1萬噸,原鋁67.6萬噸,鉛38萬噸,鋅89萬噸,錫7.5萬噸,銻2.5萬噸;生產成品鋼材1215萬噸,原煤9760 萬噸,焦炭1607萬噸,燒堿17.8萬噸,折純化肥364萬噸,黃磷41萬噸,技術玻璃230萬平方米。其中,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居全國第3位;黃磷產量居全國第 1位。
豐富的礦產資源優勢,使得云南具備發展新材料產業的獨特優勢。 昆明、曲靖、紅河、大理等地已聚集了一批在技術水平、生產能力、產品品種和經濟效益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新材料企業,云南冶金集團、云錫集團、云銅集團、云天化、云南煤化工、祥云飛龍、貴研鉑業、北方紅外、鑫圓鍺業等企業各自領域都取得了較好的發展;紅河錫基新材料基地是全國最大的錫材和錫化工中心,昆明高新區貴金屬產業基地是全國貴金屬新材料領域的龍頭。
初步建立了新材料開發創新人才隊伍,全省9名院士中有3人從事新材料學科的研究工作,數萬名工程技術人員涉及金屬新材料產業;擁有一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企業孵化器及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中試基地、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博士后工作站;云大、昆工、云師大等高校均有專門從事新材料教學和研究的專業隊伍;各龍頭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也高度重視新材料的研究;為全省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