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造船業的低迷令船廠無時無刻不盼望著多簽訂單,但在航運公司自身難保的前提下,卻也是有心無力,不敢再下單買船。對此,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航運市場分析部副主任張永峰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
造船業的低迷令船廠無時無刻不盼望著多簽訂單,但在航運公司自身難保的前提下,卻也是有心無力,不敢再下單買船。
對此,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航運市場分析部副主任張永峰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航運業市場復蘇還是要取決于大的經貿環境的改善以及航運市場供需關系的改觀。從目前情況來看,未來2年航運市場形勢依然嚴峻。”
50%造船廠將破產
回顧航運業與造船業昔日的繁榮與現在的凄涼,與此前的盲目擴張不無關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在其微博中表示,目前,造船業和運輸業的日子開始難過,且出現了較嚴重的虧損和停產現象,并非偶然。“一是前幾年發展太瘋了,產能嚴重過剩;二是它們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經濟下行對其影響顯著;三是深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四是中國經濟可能進入重化工業階段的下半場,其潛在需求也在下降。
由于海運市場低迷,一些航運公司提前將不賺錢的船舶進行報廢處理。6月21日,寧波海運發布公告稱,公司以2845.45萬元的價格將“明州28”輪出售給浙江宏鷹拆船有限公司。5月30日,中海發展與專營拆船業務公司的荻港荻利訂立買賣協議,以代價3254萬元向其出售兩架散貨船作為廢鋼船。
在航運公司減少運力的前提下,造船廠也深受波及并陷入低谷。
現今,全球造船業界因訂單量銳減而面臨工作量不足危機,在這樣的情況下,時隔8年,新造船價也下降到最低水平。5月底,Clarkson新造船價指數達到133.8p,相比去年末下降了5.1p(3.7%),環比下降0.4p,這是繼2004年3月以來首次下降到最低水平。
根據ClarksonResearch,今年1-5月全球新造船訂單量為670萬CGT,同比減少50%,訂單總額只有223億美元,按年計算銳減47%,全球造船界面臨訂單量銳減及船價下降的雙重危機。
在中國各造船大省船廠相繼倒閉的情況下,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譚作鈞認為,內地有50%的造船廠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破產。
航運業未來2年仍嚴峻
張永峰指出:“在市場蕭條期,由于航運業的好壞和發展趨勢,直接影響航運或貨主企業的造船熱情和需求方向,進而影響到船廠的訂單數量和業務方向,對造船業的生存和轉型發展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是,從近期的經濟走勢來看,造船業的復蘇遙遙無期。
近期,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2012年《航運市場分析報告第二季度回顧及第三季度展望》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世界經濟增長未達預期,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
報告指出,今年第二季度,國際油價大幅回落,國際集裝箱運輸企業開始有所盈利,油輪運輸企業虧損形勢也有所改觀,但是干散貨運輸企業遭遇嚴重的經營困境,虧損嚴重。
“目前航運業應該說是進入了最困難的時期,尤其是干散貨船舶處境尤其艱難。”張永峰表示,受歐洲經濟衰退風險依然較強、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和新興經濟體發展放緩影響,市場需求萎縮。航運市場又面臨大量運力投放,運力嚴重供大于求,貨主企業或航運企業之間競爭激烈。同時隨著油價和航運企業其他生產成本上升的影響,航運企業運費收入大幅減少,普遍面臨虧損。
他認為,造船市場復蘇還是要取決于大的經貿環境的改善和航運市場供需關系的改觀。從目前情況來看,未來2年航運市場形勢依然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