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央行昨天發布了《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規劃強調,將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調控,優化貨幣政策目標體系,更加突出價格穩定目標。規劃提出了“十...
央行昨天發布了《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規劃強調,將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調控,優化貨幣政策目標體系,更加突出價格穩定目標。
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時期金融業發展的具體目標:金融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在5%左右,社會融資規模保持適度增長;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銀行、證券、保險等主要金融行業的行業結構和組織體系更為合理;金融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
>>看點
◎利率市場化:“放得開,形得成,調得了”
央行在今年的兩次降息中啟動了利率市場化改革,對于“十二五”期間的改革方向,《規劃》指出,推進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進一步發揮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的基準作用,擴大其在市場化產品中的應用。
同時,按照條件成熟程度,通過放開替代性金融產品價格等途徑,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繼續完善中央銀行利率調控體系,疏通利率傳導渠道,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增強風險定價能力,依托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建立健全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確保利率市場化改革按照“放得開,形得成,調得了”的原則穩步推進。
◎貨幣政策:更加突出價格穩定的目標
在備受關注的貨幣政策方面,規劃指出,要完善市場化的間接調控機制,逐步增強利率、匯率等價格杠桿的作用,推進貨幣政策從以數量型調控為主向以價格型調控為主轉型。
在貨幣政策目標體系方面,規劃稱,將關注更廣泛意義的整體價格水平穩定。合理調控貨幣信貸總量,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發揮社會融資規模在貨幣政策制定中的參考作用。
在健全貨幣政策操作體系方面,將推進貨幣政策從以數量型調控為主向以價格型調控為主轉型,完善公開市場操作目標體系、工具組合和操作方式,增強公開市場操作引導貨幣市場利率的能力。
◎鼓勵民資進入金融服務業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指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的改制和增資擴股。支持民間資本參與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增強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能力。
>>分析
◎政策更具可操作性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指出,本次《規劃》的內容框架在2010年公布的“十二五”規劃草案中已有提及,相關貨幣政策、利率市場化改革等在2011年、2012年1-9月份的實踐中也多有涉及,此次《規劃》主要是在2010年公布的“十二五”規劃草案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使得相關政策更具可操作性。
◎目標符合中國國情
趙慶明指出,將金融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目標定在5%左右,整體上符合我國的國情。針對將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趙慶明指出,“十一五”時期這一比重平均為11.08%,2010年末,這一比重已至14%,因此,2015年末超過15%比較容易實現。
◎金融改革逐步推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員、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微博)指出,《規劃》中強調“十二五”期間存款保險制度等金融風險管理制度要基本建立,這與“十二五”期間需要推進的一系列金融改革直接相關,例如利率市場化以及金融機構更多轉向中小企業和農業等領域、銀行業務日趨多元化等,都客觀上需要多層次的金融風險防范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