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排排現代化的廠房內,機器轟鳴,向人們展示著工業經濟的蓬勃發展;一個個如火如荼的建設工地上,“高塔”林立,一大批新上馬的項目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初冬時節,走進莒南縣,到處...
一排排現代化的廠房內,機器轟鳴,向人們展示著工業經濟的蓬勃發展;一個個如火如荼的建設工地上,“高塔”林立,一大批新上馬的項目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初冬時節,走進莒南縣,到處都彰顯著發展的活力,感受到“轉”出來的新氣象,“調”出來的新效益。 今年以來,莒南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牢牢抓住“轉方式、調結構”這一主線,推進實施“工業興縣”戰略和“招商引資推進年”、“重點項目建設提升年”活動,不斷推動傳統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唱響了莒南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主旋律。今年1—10月,全縣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1億元、利稅9.9億元,分別增長18.1%和42.6%;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3.6億元,增長23.3%;新引進開工項目130個,其中投資過億元的項目7個,過5000萬元的項目24個;完成進出口總額3.16億美元,增長7.8%;實現地方財政收入3.8億元,增長20%;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實際利用境外資金3項指標列全市第1位。
如果說莒南轉變發展方式的努力是一幅生動的圖畫,那么構成這幅畫的主線就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
特色傳統產業的提升,是結構調整優化的關鍵。技術創新是提升特色傳統產業的重要手段。該縣緊緊圍繞花生加工、草柳編、石雕石刻、磨料磨具、泡花堿等傳統產業,以增強產業競爭力為核心,以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為目標,通過加大技改投入、延長產業鏈條、加強循環利用、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知名品牌,使傳統產業經濟增長方式由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向低消耗、高質量的創新驅動型轉變,進一步提升了產業集群發展水平。對傳統的磨料磨具產業大力實施“兩改一提高”技術改造工程,關閉淘汰了380多條落后生產線,有50多家企業開工建設了大型隧道窯,增強了產業競爭力。其中,山東新亞新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建成了亞洲同行業最大的一條隧道窯生產線,年生產能力達1萬噸。升級改造后,全縣磨料磨具產量翻一番,達到年產量15萬噸,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2%,出口量占全國的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