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去年經歷了連續3個月的回暖之后,今年用電量數據遭遇“倒春寒”。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2月份我國用電量增速僅為5.5%,其中2月份同比增速下...
去年經歷了連續3個月的回暖之后,今年用電量數據遭遇“倒春寒”。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2月份我國用電量增速僅為5.5%,其中2月份同比增速下滑12.5%。業內人士認為,盡管我國經濟漸顯復蘇之勢,但復蘇步伐依舊艱難。
■用電量增速低于預期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用電量數據顯示,2013年1-2月份用電量同比增速僅5.5%,其中,2月份全社會用電量3374億千瓦時,同比下滑12.5%。
去年12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出現兩位數的增長,今年前2個月用電增速降至6%以下,這樣的表現低于預期。此前多家機構猜測前2個月用電增速會在7%以上。
華東電網發展規劃部高級工程師楊宗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月份用電量增速下降明顯主要因素是遇到春節假期,工礦企業放假導致工業用電減少,拖累全社會用電表現。但如果統籌考慮1-2月份累計用電情況,可以剔除春節效應,如此看來,雖然國內經濟復蘇的趨勢基本確立,但回暖的步伐依然比較艱難。
不過,易貿研究中心宏觀經濟分析師胡文娟指出,除了經濟環境影響之外,去年同期基數比較高,也是導致今年前2個月用電增速放緩的原因。2012年國內經濟形勢呈現“兩頭熱中間冷”的格局,因此一季度用電量基數比較高。
■第二產業用電量占比70%
值得關注的是,觀察不同產業用電情況可見,今年前2個月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用電增速緩慢,而涵蓋交通運輸、商業消費、金融等行業的第三產業用電增速則較高。工業用電增速放緩也從另一個側面折射出經濟復蘇步伐艱難。
最新數據顯示,前2個月,第一產業用電量1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3%;第二產業用電量5528億千瓦時,增長4.2%;第三產業用電量1068億千瓦時,增長高達13.8%;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169億千瓦時,增長4.7%。
“二、三產業用電增速的變化折射出國內經濟不同行業領域間冷暖有別。”國泰君安國際電力行業分析師吳逸超表示,國家致力于產業結構轉型與調整,第二產業中對用電量貢獻最大的高能耗行業正屬于產業結構調整的對象。相比之下,1-2月份商業、物流等行業表現活躍帶動第三產業用電量保持高位。
近年來,受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節能減排政策的影響,我國用電結構不斷優化,第二產業用電尤其是重工業用電增速放緩,而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用電占比不斷提升。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在今年前2個月的用電結構中,我國第二產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總量的比重為70%,第三產業用電量占比為13.5%,城鄉居民用電占比為14.8%。而在2010年全年第二產業用電量占比高達75%,第三產業用電量僅為10.7%,居民用電量占比只有7.4%。
■未來經濟將延續緩慢回暖
作為宏觀經濟景氣風向標,用電量數據往往更能客觀地反映經濟的冷暖。在專家看來,國內經濟復蘇步伐雖然艱難,但溫和回暖的趨勢仍在延續。
“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國內經濟已經見底,只是將會在一定時間段內處于‘磨底’階段。”華融證券分析師范貴龍認為,進入二季度之后,隨著工礦企業開工恢復正常、基礎建設項目陸續啟動,用電量數據有望逐漸回暖。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2月28日發布的預測認為,2013年我國經濟將繼續趨穩回升,帶動用電需求增速回升,全年用電增速同比增長6.5%-8.5%。
國際金融協會的報告指出,中國可以實現7.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表示,總體來看,中國的經濟復蘇在投資帶動下仍然較為穩健。但復蘇仍然是依靠投資及重工業驅動的舊模式,從長期健康的經濟增長需求來看,城鎮化作為經濟增長的主基調將保持不變,但中國仍然需要推進多項改革,包括減稅、利率市場化及金融體系的市場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為未來的經濟增長提供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