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2年,全球航運市場持續低迷,我國船舶工業三大造船指標首次出現同比下降,造船用鋼需求減少,價格下跌,船用鋼材的采購向骨干鋼企集中。需求減少價格疲軟出口下降2012年,受造船完工...
2012年,全球航運市場持續低迷,我國船舶工業三大造船指標首次出現同比下降,造船用鋼需求減少,價格下跌,船用鋼材的采購向骨干鋼企集中。需求減少 價格疲軟 出口下降
2012年,受造船完工量首次出現同比下降、新開工船舶大幅減少的影響,我國船用鋼材需求逐月趨少。尤其由于2012年7月1日是國際海事組織(IMO)強制實施涂層新標準(PSPC)的起始時間,我國骨干船企加快生產進度,趕在新標準強制實施前加緊交付了大批船舶,下半年,隨著航運價格和船價的持續走低,新開工和在建船舶數量大幅減少,船用鋼材需求量加速下降。
需求不足導致船板市場供大于求現象突出,船板平均價格震蕩下降,特別是去年6月份后價格下降幅度加大。統計數據顯示,去年1月份船板平均價格為4550元/噸,4月份達到最高價4700元/噸,此后逐月下降至9月底的最低點4033元/噸,這一價格遠低于鋼企4400元/噸的平均成本,導致三分之一的船板生產廠家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從10月份開始,船板價格止跌企穩,并于12月底緩慢回升至4190元/噸左右。
國內船板市場需求不足,國際市場亦然。2012年,我國共出口中厚板、卷板820萬噸,同比增長10.3%,其中,造船板出口量為400多萬噸,同比降幅超過10%,主要出口目的地為韓國、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亞等。
出口船板的主要為骨干鋼鐵企業,其中,新余鋼鐵公司2012年出口船板59.75萬噸,在行業中位列第一。該公司與新加坡吉寶船廠達成多個供貨協議,其批量生產的4.76毫米薄規格板成功打入新加坡市場,為其占領海外薄規格板市場奠定了基礎。
采購向骨干鋼企集中 高強度板占比略上升
2012年,我國船板產量居前十位鋼企的產量占船板總產量的83%,比2011年增加了4個百分點。船企方面認為,骨干鋼企在產品質量、按期交貨、售后服務、運輸等方面要比一般鋼企做得好,特別在市場低迷、交船困難的情況下,船東和船級社對船板質量要求更加嚴苛,采用骨干鋼企的產品更能保證不出紕漏,從而確保順利交船。另外,骨干鋼企多年來與船企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能執行長期協議價,按合同交貨,保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在付款方式上也較為靈活,尤其對于長期合作的船企,一般實行“先供貨后付款”的政策,因此這些鋼企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更能得到船企的青睞。
此外,我國去年高強度板產量為488.2萬噸,占船板總產量的45.6%,這一比例比上年增長了0.6個百分點。主要生產企業為重鋼、鞍鋼、湘鋼、沙鋼、寶鋼等。
另據我國拆船協會統計,2012年,我國船舶拆解量為147萬輕噸,同比增長16%。這為我國鋼企提供了大量的廢鋼資源,減少了鐵礦石進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