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知名大型企業的產品被小企業仿制后出售,搶奪市場份額的例子屢見不鮮。來自陜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全國人大代表曹晶認為,大企業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自主研發出來的...
近年來,知名大型企業的產品被小企業仿制后出售,搶奪市場份額的例子屢見不鮮。來自陜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全國人大代表曹晶認為,大企業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自主研發出來的科技成果不能白白被光靠模仿的小企業“冒名頂替”,無償使用。今年兩會,曹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現在有很多企業是‘假而不劣’,它沒有投入研發,就輕而易舉地抄襲。我們這個制造行業,技術創新的改進,包含了很多人的心血,也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但是很輕易地就被別人仿制了。假冒是對這些研發人員的不尊重,也對企業的利益造成了危害。”曹晶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完整,具體環節可操作性不強導致,再加上極少數地方政府的地方保護主義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假冒、仿制等侵權行為的蔓延和滋長。
對于這些現象,曹晶建議,一是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要深入推進專項整治行動,完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的建設,制定出可行的保護自主創新成果的有效措施,確保優勢企業的合法利益不受非法侵害。同時,建議知識產權局、商務部依法對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加大刑事司法打擊力度,深挖侵權、假冒后臺和“保護傘”,徹底斬斷幕后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