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下游行業尤其是鋼鐵行業整合帶來的變化,耐火材料行業正經歷著一場變革。光大證券(601788)耐火材料研究員胡皓說:“耐火材料行業即將迎來兼并重組的整合期,整合推動力主要來自行業...
隨著下游行業尤其是鋼鐵行業整合帶來的變化,耐火材料行業正經歷著一場變革。光大證券(601788)耐火材料研究員胡皓說:“耐火材料行業即將迎來兼并重組的整合期,整合推動力主要來自行業結構全面升級。”產業升級迫在眉睫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逐漸出現了一批定點生產耐火材料的企業。然而,行業發展中,低水平重復生產的局面隱現。許多企業規模小、生產裝備落后,加之通過無序競爭,競相壓低價格,從而使得以偷工減料為手段來降低成本的現象頻現。于是,本來就因裝備落后而產生的產品質量不穩定問題更是雪上加霜。
數據顯示,國內約有超過2000家耐火材料企業參與競爭,平均年產量不足1.1萬噸,年銷售收入達到2億元以上的企業僅有約20家。即使濮耐股份(002225)這樣的行業第二名企業年銷售額也僅為11億元,市場占有率僅1%左右。由此看來,在這個充分競爭的行業,集中度很低,企業規模小且分散。
在這種現狀下,胡皓認為,國內耐火材料行業的整合重組將體現在三個方面:一、行業發展模式升級,從成長期向產業升級期過渡,從過去單純追求產量的粗放式增長向提升產品檔次、追求附加值轉變。二、產品功能升級,由過去單一追求耐火性質向具備多種功能、更加節能環保過渡。三、企業盈利模式升級,由過去單純的產品提供商向耐火整體方案提供商的角色過渡。未來3-5年,耐火材料行業將進入橫向兼并重組的新發展階段。
快速成長期已過
耐火材料行業在過去20年中分享了鋼鐵等下游行業的快速增長,2007年我國耐火材料產量就已達2911萬噸,占據世界耐火材料總產量的半壁江山,近6年復合增長率均達30%以上。
但隨著鋼鐵行業等下游行業總產量增速放緩,耐火材料需求增速開始回落,近兩年產量增長則幾乎停滯。2006年我國耐火材料產量即達到歷史最高點3243萬噸,而2009年產量下降為2454萬噸。業內人士認為,未來行業將結束過去那種依賴產量增長的模式,持續增長的動力來源于產業升級。
目前,國內耐火材料行業整體承包的服務模式為此行業開辟了新的發展動力。據了解,在整體承包模式中,承包方不僅要負責供貨,還要負責砌包、使用、維修、拆包的全過程管理,按出鋼量、爐次等進行結算付款。這種方式不僅促使了耐火材料廠商不斷開發新材料,提高產品性能,延長使用壽命,更改變了與鋼廠間單純的交易關系,形成供求雙方利益共同體。從濮耐股份和北京利爾(002392)的財務數據來看,整體承包毛利率較直銷產品高3-5個百分點。
節能降耗迫使技術升級
耐火材料行業本身是個高耗能行業,隨著技術的進步,耐火材料的使用壽命不斷增加,每噸耐火材料的煉鋼量增加,也將節省耐火材料的使用。在節能降耗的大背景下,對技術升級的要求擺在耐火材料企業面前。另一方面,鋼鐵冶煉中的節能降耗離不開工藝革新、技術革新,而這也要求耐火材料的性能進步。
2004-2009年間,耐火材料產量增速僅為4.7%,而產值增速則高達27.9%。行業產值增速遠高于產量增速,這其中已折射出耐火材料行業的技術進步,行業正向以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為目標的產品結構升級。
在產品結構的升級過程中,胡皓認為將形成“三個替代”,即高檔材質對低檔材質的替代,不定型產品對定型產品的替代,功能型產品對普通產品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