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曾經廣受業內外人士競相追逐的太陽能光伏行業,在經歷了21世紀頭十年爆發式增長以后,終究難逃市場發展規律的印證:盛極而衰。在經歷了近兩年“光伏寒冬”的洗禮之后...
曾經廣受業內外人士競相追逐的太陽能光伏行業,在經歷了21世紀頭十年爆發式增長以后,終究難逃市場發展規律的印證:盛極而衰。在經歷了近兩年“光伏寒冬”的洗禮之后,光伏行業終于開始回歸理性。而在此期間,中國光伏產業先后遭遇了美歐“雙反”的打擊,以及國外進口多晶硅低價傾銷的壓制,國內光伏企業絕大多數已是命懸一線,全國90%的光伏制造企業生存堪憂,而減產、停產乃至倒閉者更是不乏其例。
2013年下半年,伴隨著中歐價格承諾的達成,加之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光伏產業的利好政策,給光伏市場帶來了一絲希望,行情也開始回暖。但是,由于前期產能過剩而市場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響,行業競爭愈加激烈,光伏企業間不得不面臨殘酷的資源整合重組。而作為光伏產業鏈上游的多晶硅企業,就是其中的典型。
今年12月初,國家工信部正式公布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的名單,此中11家多晶硅企業入圍。入列的第一批名單的11家多晶硅企業分別是:六九硅業、洛陽中硅、南玻硅材料、中能硅業、亞洲硅業、黃河上下游水電開發公司、陜西天宏硅材料、瑞能硅材料、永祥多晶硅、新特能源(特變電工旗下太陽能企業)、大全新能源。
然而,名單之外的企業又當如何呢?恐怕就不太樂觀了。因為隨著產業集中度逐步提高、優勝劣汰的步伐會明顯加快,而產業的調整將更為殘酷。現在,讓我們先來看看這11家多晶硅行業中的“幸運兒”吧。
1、 六九硅業
六九硅業有限公司是由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投資成立的外商獨資企業,主要產品為電子級高純硅及硅烷電子特氣。項目一期注冊資本金1.9億美元,一期項目年產電子級多晶硅3000噸、電子級硅烷特氣3500噸,于2010年8月實現商業化生產。本項目總投資126億人民幣,占地3440畝,建設期為四年零八個月,分四期完成。公司位于保定國家高新區電谷一期,是河北省重點產業支撐項目。
2011年10月24日,公司的“硅烷法制備高純多晶硅生產技術研究”正式獲得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批準。該項目采用新硅烷法生產多晶硅,是中國首家電子級高純硅及電子氣體生產企業。該公司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新硅烷工藝生產多晶硅材料,生產過程完全實現了閉環式生產,低耗能、高效率,沒有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真正體現了節能、環保的理念。公司所處行業為新能源光伏發電領域,是新一波世界經濟發展的驅動力,是全球和國家大力支持發展的行業。
OFweek視點:2012年初,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曾讓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苗連生寄予厚望的多晶硅項目——“六九硅業”,因當時公司盈利能力可能低于原先預期的水平,英利對六九硅業進行了非現金固定資產減值,被減值金額高達22.75億元。而據有關報道稱,目前六九硅業事實上業已停產。不過隨著行情轉暖,企業復產可期。
2、 洛陽中硅
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洛陽硅業集團有限公司、偃師金豐投資有限公司、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四家股東共同出資組建的高科技企業(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控股75%)。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現有兩個生產基地(洛陽新區、偃師)和一個國家級重點工程實驗室。主要經營高純多晶硅、氣相白炭黑、高純四氯化硅、高純硅化合物產品、無水氯化氫等產品,并提供硅化合物技術服務。
中硅高科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晶硅生產企業,工藝技術具有能量綜合利用、物料閉路循環兩大特點,符合大規模、低單耗、高品質、清潔生產的發展方向。使用該工藝生產的多晶硅質量穩定可控,可根據客戶要求提供不同等級、不同形態的產品。中硅高科以市場為導向,用技術創新持續推動產業化、規模化,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
公司一期年產300噸多晶硅項目是國家和省市“十·五”期間半導體硅材料產業的重點建設項目,于2003年6月28日開工興建,2005年12月建成投產。
以年產300噸多晶硅項目為依托,公司于2005年12月18日開工興建二期年產700噸多晶硅項目。該項目是國家和省市“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于2007年5月建成投產,目前偃師子公司年產1000噸多晶硅生產線運營正常。
公司三期年產2000噸多晶硅工程,于2006年12月18日在洛陽市洛龍區開工建設,2008年11月建成投產,中硅公司形成年產3000噸多晶硅的能力,2009年達產。
公司四期年產2000噸多晶硅工程,已于2007年12月18日在洛陽市洛龍區三期工程的基礎上開工建設,2010年建成投產,目前中硅公司已經形成年產5000噸多晶硅的能力,2010年產量達到5000噸。2011年,該公司對多晶硅產量噸進行擴產,從5000噸增加一倍至1萬。目前,洛陽中硅已形成年產多晶硅萬噸級規模生產線,年產量居中國前三、世界前八。
然而2012年,由于產能過剩及市場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響,該公司多晶硅還原部分停產,但是原料部分依然在生產,以此來有效保護公司的資金流。
OFweek視點:受光伏行業“寒冬的洗禮”,洛陽中硅公司也一度處于停產狀態之中。隨著2013年下半年行情趨好,該公司迅速復產,并抓住市場回暖的發展機遇,提前布局加快占領市場份額,市場反映不可謂不迅速。
3、 南玻硅材料
宜昌南玻硅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國南玻集團2006年在湖北宜昌猇亭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光伏)制造企業,隸屬于太陽能事業部,總投資約60億人民幣。公司致力于高純多晶硅材料、太陽能硅片及電池片(組件)生產,并且在國內同行業中最早實現了全閉環生產,生產過程中的副產物全部轉化為高科技產品,實現了零污染排放,避免了對環境造成危害。
南玻硅材料規劃年產5000噸高純多晶硅、160兆瓦太陽能光伏用硅片的生產能力。一期項目已累計投資24億元,實現了年產3000噸高純多晶硅、200兆瓦硅片及其綜合利用年產3400噸氣相法白炭黑的生產能力。“十二五”期間將在宜昌進一步做大做強光伏產業,繼續擴大高純多晶硅的產能,在2013年底實現年產6000噸高純多晶硅、700兆瓦硅片的生產能力。
“南玻多晶硅生產基地”的建成,為南玻集團打通太陽能光伏產業鏈、成為未來國內太陽能新能源的領先企業奠定了基礎,并將形成以多晶硅材料為龍頭的“高純多晶硅材料→硅片→電池片→太陽能電池組件”完整的產業鏈,成為在全球太陽能電池行業中有重要影響的供應商。
OFweek視點:宜昌南玻是中國第一家實現全閉環生產的多晶硅廠,該公司把生產過程中的副產物全部回收利用,廢料轉化為高科技納米材料,率先實現了生產過程中無污染,真正體現了綠色環保的理念。在地球化石能源日益短缺、氣候變暖的情況下,低碳經濟、節能和可再生能源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長期需要。
4、 中能硅業
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香港上市公司保利協鑫全資控股的高純多晶硅生產企業,中國礦業大學校企合作單位。2006年3月在江蘇省徐州市經濟開發區成立,經過三年建設,實現了三大跨越。
一期1500噸于2006年7月開工建設,歷時15個月建成投產,一期千噸級項目引進國際領先的化學提純工藝,并通過技術創新和自主研發,實現系統封閉循環;一舉打破國際多晶硅技術封鎖,實現了多晶硅材料的規模化中國制造。二期1500噸于2007年8月開工建設,10個月建成投產,2008年實現規模化生產,占領國內45%的市場份額。三期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審批,于2008年起動,2009年6月,公司建成五條共計1.8萬噸產能的多晶硅生產線,2010年產能提升至2.1萬噸,是目前世界上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基地。已經建成的產能產量位列全國第一、亞洲首位,是全球第三大專業多晶硅生產商。
在2011年底多晶硅產能將持續提升2.5萬噸,為保利協鑫旗下硅片生產企業提供了充足的高純多晶硅原料。并與天合光能、晶澳太陽能、尚德電力、阿特斯等太陽能企業簽訂了長期供應協議,提供總量超過50吉瓦規模。中能硅業2013年的產量可以達到5萬噸,預計2014年為6萬噸左右。
此前,中能硅業公司就計劃建成國際一流的多晶硅生產和研發基地,逐步完善光伏產業上下游產業鏈。保證光伏行業以及航空、電子等高科技產業提供高品質的半導體材料, 五年內在江蘇徐州形成千億元新能源產業群。
OFweek視點:隨著國內利好政策的出臺,光伏市場開始出現回暖。由于光伏電站建設將帶動上游產品需求,中能硅業母公司保利協鑫目前已經覆蓋國內70%-80%的多晶硅市場。加之該公司產能利用率達到90%以上,預計多晶硅業務年底可實現扭虧為盈。
5、 亞洲硅業
2006年,隨著我國光伏產業的迅速發展,青海省誕生第一家主要生產多晶硅的光伏制造企業——亞洲硅業。2008年底,亞洲硅業公司正式投產。現已發展成為青海省多晶硅龍頭企業的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成為國內仍能正常生產的5家企業之一,并保持產能利用率全國最高的水平。
公司現在采用的國際先進水平的改良西門子工藝、閉路式循環生產線以及DCS中央集散控制系統的生產工藝,已經能夠實現中間副產物四氯化硅99.6%的回收利用率。
該公司在工藝廠區內的廢水處理站、殘液廢氣處理工序、噴淋吸收凈化塔等環保設施均保持著24小時正常運行的狀態,各項設施也均能保證生產廢水、廢氣及時處理,達標排放。在水、氣、聲、渣四個主要污染檢測中,亞洲硅業的排放標準已達到最高的國家排放標準。
近年來亞洲硅業不但通過了國際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而且還于2012年成為青海省首個被評為省級最高的國家安全標準化二級達標的企業。此外,亞硅在安全環保方面的投資力度高出普通同行企業環保投入兩倍之多。
亞洲硅業公司生產規模已經由最初的1000噸/年發展成為5000噸/年,規模已在全國排名第五。除此之外,公司生產成本、物料消耗、產品質量等關鍵指標均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
OFweek點評: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遭遇歐美“雙反”和國外進口多晶硅低價傾銷,國內光伏產業遭遇“寒冬”,全國百分之九十的制造企業面臨關閉。亞洲硅業之所以能度過光伏產業“寒冬”,離不開企業先進的設備和規范的管理。在發展生產的同時,亞洲硅業公司還不忘安全環保的社會責任,值得肯定。
6、 黃河上下游水電開發公司
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黃河水電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是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控股的國有特大型電力生產企業,主要承擔黃河主干流河段、大通河流域水電站以及西北地區火電、風電、氣電的開發和建設。電站建成投產后,負責電站的生產、經營以及資產的保值增值,兼營水電站工程建設咨詢和監理、建筑安裝工程以及電力上下游產品的開發、生產、經營等。
公司業務及資產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肅、寧夏、陜西、四川、西藏等省(自治區)。在黃河、大通河、黑河等流域進行水電資源開發與利用,擁有黃河上游龍羊峽、拉西瓦、鹽鍋峽、八盤峽、青銅峽等十多座已投產的大中型水電站,水電裝機容量達到1072.9萬千瓦,是繼長江三峽之后,中國第二大流域公司。水電鋁產能50萬噸、碳素產能30萬噸、多晶硅產能1250噸。公司資產總額570億元。
2012年7月,黃河水電公司開始進行硅烷法多晶硅生產工藝研究科技項目研究工作,通過對硅烷制備和硅烷法生產多晶硅的主要技術的研究并結合公司現有多晶硅裝置情況,對硅烷法的工藝物料、輔助系統、自控儀表、安全、三廢處理、裝置布置、人員配備、項目工期、操作模式和投資效益估算等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最終完成了硅烷法多晶硅生產工藝研究科研項目。
黃河水電公司適時投資建設了1250噸/年多晶硅項目。2012年9月28日,西寧一期200兆瓦光伏電池項目組件產品下線;2012年12月11日,第二條1250噸/年多晶硅項目CVD還原爐5號爐成功產出首批產品。目前,國內第一條電子級2500噸/年多晶硅產能已在青海形成,并成功生產出電子級產品,成為全國已投產多晶硅企業中唯一一家能夠生產半導體級一等品多晶硅的企業,從而填補了國內半導體應用材料的空白。此外,公司還投資49.6億元建成世界最大的格爾木300兆瓦光伏電站和青海烏蘭、河南、共和等光伏電站,光伏電站裝機容量達到429兆瓦。
到2015年,黃河水電公司規劃水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500萬千瓦、多晶硅產量7500噸。新增火電裝機190萬千瓦,風電115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100萬千瓦,太陽能聚熱發電45萬千瓦,太陽能電池120萬千瓦,單晶硅錠切片70萬千瓦,煤炭產能180萬噸。資產總額超過1300億元。
OFweek視點:黃河水電公司是一家大型綜合性能源企業。自開展光伏業務以來,該公司已初步形成從多晶硅制造到電池及組件生產,再到光伏電站的光伏上下游完整產業鏈,正在著力打造中國一流、國際領先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
7、 陜西天宏硅材料
陜西天宏硅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天宏公司”)是一家集超純硅材料制造、銷售、服務和研發于一體的戰略性新興材料企業。公司由陜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控股、由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西安綠晶科技有限公司和陜西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于2007年7月正式成立,注冊資金12億元人民幣,總部設在陜西省西安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廠址位于陜西咸陽。
天宏公司項目總投資42.3億元,建設內容包括3750噸/年微電子級多晶硅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和120MW晶錠/晶片/電池片/組件電子、半導體和光伏垂直一體化項目。在國家和省市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社會各方的密切關注下,天宏公司項目建設和生產又好又快向前推進,其中:3750噸/年微電子級多晶硅高技術產業化項目一期1250噸/年生產線已實現達產達標,項目二期2500噸/年生產線于12月生產出第一爐高品質多晶硅;120MW垂直一體化項目一期60MW全線打通,全面進入規模化生產階段。
隨著生產趨于穩定、系統不斷優化,屆時微電子級多晶硅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產能將由3750噸/年逐步提升至4250噸/年,120MW垂直一體化項目電子級產品質量也將穩步提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公司圍繞高純多晶硅的整條光伏、半導體產業鏈的建設引進了來自德國、美國等國的先進設備,采用業內領先的生產工藝技術,整線具有科技含量高、產品起點高、物料回收率高、消耗水平低等特點,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水平。
OFweek視點:隨著行業局勢的扭轉,天宏硅材料也迎來發展良機。該公司致力于在“國家微電子級多晶硅規模化生產、多晶硅生產環保及綜合利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技術、大尺寸集成電路用直拉單晶和大功率器件用區熔單晶”四大項目上填補國內空白的目標,或將得到進一步深化與實現。
8、 瑞能硅材料
四川瑞能是 Renesola Ltd全資在眉山新建的多晶硅廠。公司主營產品為生產太陽能級電池單晶硅片、多晶硅片,擁有大規模硅晶生產、切割工藝,是世界領先的太陽能硅片生產商之一。
Renesola Ltd是一家在美國紐交所、倫敦證券交易所AIM版兩地成功上市的上市公司,是中國最具活力的太陽能企業之一。公司主要從事太陽能單晶硅、多晶硅、硅片制造、電池組件及產品的研發與制造,同時也是全球第一大單晶硅片廠、第三大硅片制造商。
ReneSola于2007年入駐眉山鋁硅產業園區,全資52億元人民幣成立四川瑞能硅材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6000噸/年的多晶硅項目。目前,瑞能一期3000噸/年的多晶硅項目建成投產,實現產能144%,是全省唯一一家達產超產的多晶硅項目;瑞能二期項目,系瑞能公司收購的原奧光多晶硅項目。2011年8月開工建設,占地250畝,原計劃投資20余億元,經技術優化后,總投資10億元。
瑞能二期年產5000噸多晶硅生產項目自7月1日全面投產以來,裝置運轉正常。目前,該公司多晶硅年產能已達1萬噸,成為世界第六、國內第三的多晶硅生產企業。
OFweek視點:節能降耗、提高生產效率是多晶硅企業立足的根本。使用世界領先的冷氫化技術,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6對棒還原爐技術,以四氯化硅為原料,四川瑞能實現多晶硅100%閉式循環生產,能耗降低30%,無疑是一次巨大的進步。
9、 永祥多晶硅
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是通威集團和四川巨星企業集團共同投資設立的一家大型民營科技型股份制企業,于2002年11月成立,注冊資本金為9.21億元。旗下擁有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樂山永祥硅業有限公司和樂山市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三個子公司。
永祥股份主要業務涉及燒堿、聚氯乙烯(PVC)、三氯氫硅、多晶硅和電石渣水泥。其中多晶硅年產能目前達1000噸、PVC12萬噸、三氯氫硅4萬噸、電石渣綜合利用水泥100萬噸,實現了從鹽鹵、氯化氫、燒堿、PVC、三氯氫硅、多晶硅到電石渣水泥的完整循環經濟產業鏈,相關產品正在成長為全國乃至世界知名品牌。
在十二·五期間,公司規劃總投資153億元,將在現有主要產品產能規模:PVC12萬噸/年,燒堿10萬噸/年,電石渣干法新型旋窯水泥100萬噸/年,三氯氫硅4萬噸/年,多晶硅1000噸/年的基礎上,將鹵水開采項目擴展到900萬標方/年,三氯氫硅項目擴展到10萬噸/年,多晶硅產能規模擴展到5萬噸/年,將PVC及燒堿規模擴展到30萬噸/年;將資產規模從2010年20億元發展到150億元;將銷售規模從 2010年的16億元發展到300億元;將利稅規模從2010年的近2億元發展近50億元。
公司計劃用五年左右時間,建成年產5萬噸多晶硅項目和30萬噸PVC項目,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從多晶硅、單晶硅、硅切片,到太陽能電池組件與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新能源產業鏈條,將永祥股份打造成世界級多晶硅生產企業和世界級清潔能源公司。
OFweek視點:隨著多晶硅行業整合的加劇,樂山多晶硅企業的重組不可避免。而四川永祥自公司成立之初,一直努力打造和完善化工及新能源產業鏈,實現了多晶硅與化工的聯營,增強了企業抗風險能力。永祥多晶硅或許成為最后的贏家也未為可知。
10、新特能源(特變電工旗下太陽能企業)
特變電工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專業化從事多晶硅材料、太陽能硅片、太陽能電池組件、控制逆變器生產經營的高新技術企業,是特變電工立足新疆,把新疆豐富的煤電及光照資源優勢,轉化為高新技術產品的全球競爭優勢,打造新能源太陽能產業鏈的源頭保障。
新特能源公司是國家和自治區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的核心骨干企業,現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光伏發電系統集成商、光伏電站裝機量國內第一、光伏并網逆變器產銷國內第二、多晶硅產能全球第七,國內第二、多晶硅材料達產率國內第一。多項主導產品和服務成為了國內光伏行業的市場開啟者和行業領導者。公司是全國最早從事光伏產業國家級重點創新項目的科技支撐單位,是國內光伏行業標準制定者和技術引領者,全國光伏產業聯盟、多晶硅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全國半導體材料與設備標準技術委員會核心成員。
公司采取全循環閉環的生產模式,實現零排放,零污染的綠色環保、清潔生產,成為2011年全國8家“優秀循環經濟企業” 之一,是新疆唯一榮列全國首批符合《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的企業。公司目前已形成年產1.5萬噸/年多晶硅研制規模,成為世界大型新能源產業集團。現公司已全面啟動四期3×12000噸/年多晶硅項目的前期工作。到十二五末,公司將全面實現5.1萬噸/年多晶硅研制規模,進入世界特大型新能源產業集團的行列。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特變電工立足新疆,發展煤電化多晶硅聯合新能源太陽能循環經濟產業鏈,具有煤電熱資源轉換成本的競爭優勢,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優勢及特變電工的國際化品牌優勢和融入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的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公司成為世界最具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太陽能綠色新能源供應商。為提高我國電子信息和光伏產業全球競爭力提供保障。
OFweek視點: 2013年8月,新特能源公司生產的48對棒多晶硅順利出爐,在提質增效、降本增效方面的成果顯著。同時,該公司不斷引進行業最先進技術和設備,使其能夠繼續領跑國內多晶硅行業,向“世界硅谷”邁出更堅實一步。
11、大全新能源
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是由鴻立國際有限公司投資設立的外商獨資企業,注冊資金9600萬美元。大全新能源公司專業從事多晶硅、硅片和組件的研發、制造與銷售。公司擁有國內外太陽能行業專家組成的研發團隊和國際化背景的管理團隊。公司從國外引進世界領先的設備和生產工藝,通過消化吸收、技術創新實現全自動、全循環的閉環式運行制造高純多晶硅。生產過程物料利用率高、能耗低、綠色環保,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首期在重慶市萬州區投資建設年產4000噸高純多晶硅項目,其中第一條年產1500噸多晶硅生產線已于2008年7月份成功投產;第二條年產能1800噸生產線計劃于2009年6月建成,年產能將達到3300噸,年實際產能達4000噸。
2010年10月7日大全新能源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11年公司多晶硅年產能達4300噸,2012年多晶硅產能有望達到7300噸,成為國內領先的多晶硅生產商。目前,大全新能源新疆多晶硅生產基地的年產能是5,000噸,2013年底將會提升到6,150噸。到2014年底之前,12,000噸擴產項目將完成建設并投入試運行。
OFweek視點:隨著擴產計劃的完成,大全新能源將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多低成本高質量的多晶硅產品。而當該公司12,000噸產能完全投入生產后,電價將可以在現有基礎上享受3%的優惠。對于大全新能源來說,好戲還在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