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恍若6月重現(xiàn),市場又經歷著一輪新的資金緊張。數(shù)據(jù)顯示,上海銀行間同業(yè)拆放利率(Shibor)各期限利率近期出現(xiàn)連漲態(tài)勢。其中,14天期利率在上周五(12月20日)上漲78.5個基點...
恍若6月重現(xiàn),市場又經歷著一輪新的資金緊張。數(shù)據(jù)顯示,上海銀行間同業(yè)拆放利率(Shibor)各期限利率近期出現(xiàn)連漲態(tài)勢。其中,14天期利率在上周五(12月20日)上漲78.5個基點,至7.003%,這也是自今年6月26日以來,該品種利率再次突破7%。錢,究竟去哪兒了?針對這一熱點問題,《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本期深入采訪相關交易員和專家,對流動性緊張背后的成因、解決之道等進行剖析。
近期,上海銀行間同業(yè)拆放利率(Shibor)各期限利率近期出現(xiàn)連續(xù)大漲的局面。其中,14天期利率在12月20日甚至大漲至7.003%。
某股份行同業(yè)業(yè)務交易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輪流動性緊張主要是因為跨年資金需求旺盛,加上QE超預期提前退出,而央行連續(xù)五期公開市場零操作,也造成了一方面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供給減少的局面。“但總體資金面情況仍在可控范圍內,與往年規(guī)律基本保持一致。”
某券商債券分析師認為,未來短期內資金面情況仍會比較緊張,指望熱錢流動的方向發(fā)生改變,希望資金面自然緩解還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還需央行給市場持續(xù)注入流動性,以保持流動性的相對可控。
Shibor連續(xù)多日飆升
北京時間12月19日凌晨,美聯(lián)儲宣布每月縮減100億美元的購債規(guī)模。雖然多位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QE退出對中國市場的心理影響大于實際影響。但隨著中國央行公開市場連續(xù)五期零操作,資金面仍遭遇了一定的緊張。
12月19日,Shibor連續(xù)第3日全線上漲,其中14天期利率上漲114個基點,至6.218%;1月期利率上漲33.62個基點,達7.1012%,其他中長期利率均出現(xiàn)不同幅度的上漲。
而央行在12月20日早間并未如市場預期那樣重啟逆回購,銀行間利率繼續(xù)全線大幅上升,其中隔夜回購利率最高達到10%,7天回購利率最高至9.8%,6月的流動性緊張局面恍如再現(xiàn)。
值得一提的是,當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系統(tǒng)延遲半小時至17時收市。一位股份行資金交易員稱,這種情況此前很少出現(xiàn),上次是在6月。
而央行終于出手 “解囊相助”。央行12月19日表示,近期央行已根據(jù)市場流動性狀況通過短期流動性調節(jié)工具(SLO)向市場適度注入流動性。市場人士認為,央行主動披露SLO信息,緩和市場恐慌情緒的意圖明顯。
但央行的公開表態(tài)似乎并未對資金面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市場資金面在年末臨近之際仍繼續(xù)趨緊。
12月20日,Shibor再度飆升。當天,隔夜利率再度上升8.1個基點,達3.927%。而7天、14天、1個月期品種利率均超7%,其中,7天利率更是飆升118.2個基點,達到7.654%。同時,銀行間市場的利率大漲也導致債券市場哀鴻一片,各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大幅走高。
主要受QE退出等影響
從種種表面跡象來看,這一輪的資金面緊張都仿佛是6月份流動性緊張的再度上演。不過,若從助推這兩輪流動性緊張的直接因素看,兩者仍有些差別。
前述交易員對《每日經濟新聞》采訪表示,這一輪資金緊張主要還是因為年末的原因,年末銀行對存款的需求比較大,而受互聯(lián)網金融等行業(yè)的沖擊,銀行的創(chuàng)造能力有所減弱,再加上QE超預期的提前退出,也就造成了一方面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供給減少的局面,所以出現(xiàn)了資金面的緊張,特別是跨年資金的緊張。
前述交易員認為,與6月流動性緊張情景最大的不同在于,本輪資金面收緊實際最初源于存款準備金凈上繳沖擊。在資金面逐步趨緊、而公開市場繼續(xù)“零操作”的背景下,大行主動提高備付,以往市場主要資金融出方紛紛加入到借錢行列,導致資金供需形勢緊張。
“而6月份的流動性緊張則主要是由于銀行有違約的情況出現(xiàn),總的來說是由于突然的違約消息的誘導。”上述交易員表示。
上述債券分析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輪資金面的緊張和美國QE的退出還是有一定關系,雖然之前也出現(xiàn)過流動性緊張局面,但如果沒有熱錢流出的預期的話,資金面不會緊張到這個程度。
“6月份的流動性緊張,很大程度是商業(yè)銀行同業(yè)業(yè)務發(fā)展模式缺陷引發(fā)的流動性管理危機。“總的來說,這一輪受熱錢流出的影響更大一些,前一輪可能是受結構性影響更大一些。”上述債券分析師表示。
央行應對更為主動
距離2014年還剩下最后幾個工作日,對于短期資金面情況,上述交易員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年末最后這幾天資金面可能還是會比較緊,可能到下半周會逐步有所好轉,因為各家機構的跨年資金都準備得差不多了,而跨年之后資金面就會有所緩和。
上述債券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短期內資金面還是會比較緊張,可能還是需要央行進行流動性管理,來緩解市場流動性的緊張。
“但要指望熱錢流動的方向發(fā)生改變,希望資金面得到自然緩解還是非常困難的,還是需要央行給市場持續(xù)注入流動性,以保持流動性的相對可控。”上述債券分析師稱。
12月20日晚間,央行再度通過官方微博發(fā)布消息稱:“針對今年末貨幣市場出現(xiàn)的新變化,央行已連續(xù)三天通過SLO累計向市場注入超過3000億元流動性,目前銀行體系超額備付已逾1.5萬億元,為歷史同期相對較高水平。”
在上述債券分析師看來,與6月流動性緊張情況相似的地方在于,央行都是保持相對比較緊的貨幣政策,沒有給市場提供持續(xù)的流動性支持。但央行目前已啟用了SLO,給市場注入一定流動性,從央行的態(tài)度來看,應該說可以避免重現(xiàn)6月流動性緊張局面。
不過,從短期看,啟用SLO工具的效果不會立刻顯現(xiàn)。上述交易員告訴記者,市場的預期和反應需要時間,而且11月跨年資金的需求就已開始增加,所以市場對中長期限的資金情況不是太樂觀。
事實上,自6月出現(xiàn)流動性緊張后,從央行的表現(xiàn)也可總結出一定規(guī)律,即一方面央行不會主動去投放很多流動性,但當市場資金面非常緊張時,就會運用逆回購、SLO等手段來緩解,穩(wěn)定市場預期。
一位債券研究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此輪流動性緊張中,央行的態(tài)度與6月時的不同之處在于,央行注入流動性更為主動且公開,意在穩(wěn)定市場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