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3年,國家針對有色行業的產業政策迭出,對行業影響深遠。從年初的“綠籬行動”,到國務院化解產能過剩《指導意見》的出臺,從年內兩輪鋁減產,到海外LME倉儲...
2013年,國家針對有色行業的產業政策迭出,對行業影響深遠。從年初的“綠籬行動”,到國務院化解產能過?!吨笇б庖姟返某雠_,從年內兩輪鋁減產,到海外LME倉儲制度修改等,對于各金屬產業格局的影響正在日漸形成,一場有色行業結構升級的序幕已被拉開。有色行業價跌利減態勢持續
產量上,除鉛產出同比下降外,銅、鋁、鋅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1月份,國內精煉銅、電解鋁、鋅以及鉛累計產量分別為623.81萬噸、2011.52萬噸、489.34萬噸、418.38萬噸,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為13.5%、10.8%、11.6%、-6.9%。
價格上,四大基本金屬尤其是銅、鋁、鉛跌幅顯著。根據上海期貨交易所數據,截至2013年11月底,滬銅、滬鋁、滬鋅、滬鉛活躍合約全年平均價格分別為53097.8元/噸、14565.1元/噸、14918.4元/噸、14333.9元/噸。與前年同期相比,滬銅下跌7.2%,滬鋁下跌7.8%,滬鋅下跌1.8%,滬鉛下跌7.2%。
利潤方面,有色金屬行業整體盈利情況依然不理想,尤其是礦采選業利潤下滑較大。根據統計局數據,2013年1~10月,有色金屬行業實現利潤1438.14億元,同比下降2.5%,雖然降幅小于前年同期的21.1%,但盈利下滑的狀態依然沒有扭轉。其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實現利潤502.21億元,同比下降12.4%,較前年同期降幅2.4%顯著擴大。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實現利潤935.93億元,同比增加3.8%,較前年同期的降幅29.7%出現明顯好轉。
值得注意的是,從銅產業上市公司三季度報來看,2013年前三季度包括江西銅業、銅陵有色等在內的12家銅上下游企業實現利潤22.67億元,較前年同期降幅高達56.9%,2012年前三季度同比降幅在48.7%。由此來看,今年銅行業的經營業績更為堪憂。
政策約束與自發調整并行
2013年,針對有色行業的政策迭出,這其中以國務院發布的化解產能過剩的《指導意見》為典型代表。針對電解鋁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現狀,國務院制定《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堅決遏制產能盲目擴張。
這直接引起了國內電解鋁在產能布局上的“東減西增”,據業內專家表示,2013年1~11月,西北地區總產量達到了1075.28萬噸,占到總產量的比重約55%,顯著高于前年同期的47%。這其中新疆地區的電解鋁產出增長迅猛,11月產量已經升至27.44萬噸,僅次于河南,而前年同期新疆產量僅在11.27萬噸。此外,我們也看到諸如河南神火這些原本處于高成本區域的老牌電解鋁企,早在2011年就率先進入新疆,近兩年其位于河南省內的鋁產能關停了近四成,而新疆神火的產能投放則穩步攀升,產能西遷的用意顯而易見。
上述重要的政策與調整,給予整個有色行業改革的信號。改革,一方面體現在,將環保與有色產業之間的矛盾解決提升到一個更高的位置。另一方面,面對有色產能過剩而利潤薄弱的窘境,有色行業應著力推動“精致化”、“清潔化”、“高效化”產能格局的建立。
有專家指出,當前我國有色金屬行業已開始加速進入一場結構升級的改革大戰。
期盼有色“精致化”時代到來
伴隨著未來這場結構升級戰的不斷推進,有色行業在改善產能過剩、優化產能布局與效率、提高生產對環境的友善程度等方面,將迎來徹底的轉變,一個“精致化”產能時代或將到來。所謂的“精致化”,即產能向資源稟賦占優的區域或組織集聚的過程。正如的電解鋁產能布局的“東減西增”一樣,整個有色行業的“精致化”必將加快行業的結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