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雖然去年前三季度的凈利為虧損,但是全年企業實現了盈利”,特變電工(行情股吧買賣點)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一位員工興奮地告訴記者。這只是2013年中國光伏產業的一...
“雖然去年前三季度的凈利為虧損,但是全年企業實現了盈利”,特變電工(行情 股吧 買賣點)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一位員工興奮地告訴記者。這只是2013年中國光伏產業的一個縮影。2013年年初,歐盟光伏“雙反”氣勢洶洶,誓要扼住中國光伏產業的咽喉。正當全體光伏人都瀕臨絕望的時候,政策的春風一夜之間吹遍大江南北。熬過寒冬的企業虧損幅度開始收窄,甚至扭虧為盈,行業景氣反轉確立。2014年,伴隨著全球光伏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國內去產能化的繼續,市場將進一步被拉動,光伏有望迎來新一輪的大爆發。即將出臺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細則,將持續推動終端系統集成以及光伏電站建設景氣。
政策持續給力市場成長空間清晰
數據顯示,由于行業景氣反轉,2013年太陽能板塊指數從年初的1755.62點上漲至年末的2064.37,漲幅17.6%。但諸多券商和投資機構對2014年該板塊的表現依然十分看好,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市場對各項細則出臺后催生的爆發行情寄予厚望。
過去兩年多,隨著去產能化整合的推進,低效率高耗能的企業或被合并,或者倒閉,有效產能減少,產能集中度提高。經過行業洗牌,當前行業毛利水平已經趨于合理化,以此前扎堆的組件環節為例,當前的毛利在10%左右,與其他制造業基本持平。
中國2013年新增光伏裝機量達10GW,同比增長122%,居全球首位。此前,國家能源局將2014年裝機規模暫定為12GW,其中分布式電站8GW,地面電站4GW。但最近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能源局將2014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提高至14GW,較此前的12GW提高17%。據悉,繼減輕建站成本、提高發電補貼后,相關的金融扶持政策也有望出爐。
與此同時,海外新興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長。光伏市場研究機構NPD Solarbuzz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美國等待安裝的太陽能光伏項目儲備增長了7%,現已超過43GW,2014年美國將成為繼中國和日本之后全球第三大太陽能光伏市場。多家權威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光伏市場規模將在42GW-45GW,同比增長超過20%,新興市場需求強勁。
當前,我國光伏對外出口呈現多元化態勢。來自賽迪智庫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光伏組件對歐出口份額由近65%下降至30%,對美國、印度和南非的出口額分別占10%、5.2%和4.5%,日本更是成為我國光伏最大出口額,2013年達22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22%,躍居首位。國內規模確定,海外新興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國內光伏企業將持續受益。
復蘇春風勁吹關注多晶硅和電站
去年8月30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發布《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1638號),明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度電補貼被定為0.42元/千瓦時,地面電站根據所在區域不同,電價分為0.9、0、95和1.0元/千瓦時三檔。但光伏電站的利潤依然較高,2013年諸多布局下游電站的效果顯著,甚至借此實現盈利,2014年仍將受到眾多光伏制造商的追捧。
根據海通證券(行情 股吧 買賣點)分析師測算,按照9.0元/W投資成本、1300小時等效利用小時數(Ⅱ類資源區)、0.95元/度的電價、80%貸款、6.55%貸款利率來看,電站項目內部收益率為11.96%,經濟性仍較為明顯。
全球需求強勁增長,以及國內電站的爆發,也迅速傳導到了最上游的多晶硅。根據PVinsight的統計,自去年12月以來,全球多晶硅價格持續上漲。
但多晶硅的資本投資大,進入壁壘極高,在現有價格下,不會有企業投資進入多晶硅行業。此前上馬的不少項目,由于規模和技術無法達標,不具有成本優勢,將逐步退出市場。去年,全球多晶硅產能不超過30萬噸,對應需求約為40-50GW.2014年,行業景氣的持續回升將繼續拉動多晶硅價格上漲。2014年特變電工(600089)多晶硅產能將達到1.5萬噸,規模優勢推動邊際投資下降,同時公司地處新疆,電價低廉的優勢十分明顯,將持續受益于多晶硅價格上漲和光伏行業景氣度上升。
申銀萬國則指出,盡管多晶硅價格上漲帶動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價格的上漲,但由于光伏制造環節壁壘已經突破,并且某些環節產能過剩的問題依然存在,難以維持較高利潤,周期性的屬性更強,而電站環節在可預見的未來都將保持快速增長,且已經具備一定的護城河,成長屬性逐漸顯現,必然是2014年光伏產業鏈中景氣度最高的環節。高效單晶硅制造企業隆基股份(行情 股吧 買賣點) (601012)和中環股份(行情 股吧 買賣點) (002129)將長期走強。在下游積淀較為深厚的航天機電(行情 股吧 買賣點) (600151)也有望在調整后展開反彈。
分布式是當前依然被市場忽視的細分領域,雖然分布式光伏因為細則尚不明確,且此前經驗也不多,當前不受企業“待見”。但唯有發展分布式,才能更大規模的推廣光伏發電,同時抑制集中式地面發電的無序擴張。政策層面,無論是此前12GW(分布式占8GW)的新增裝機容量,還是最近召開的能源會議中提高至14GW(分布式占8.6GW),配合均明顯偏向于分布式光伏發電,政策取向十分明顯。
華泰證券(行情 股吧 買賣點)認為,能源局手握FIT政策調節權,在光伏發電建設進行“總量控制”和“方向引導”上具有較大的裁量空間,中長期看,分布式將成為光伏需求主力軍;且由于往年的低基數效應,2014年分布式新增容量將快速增長并延續至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