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昨日,第九屆中國(貴州)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暨首屆中國貴陽·云計算、物聯網技術應用博覽會拉開序幕。這一盛會吸引300余家企業參展。隨著軌道交通建設的穩步推進,貴陽凸顯...
昨日,第九屆中國(貴州)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暨首屆中國貴陽·云計算、物聯網技術應用博覽會拉開序幕。這一盛會吸引300余家企業參展。隨著軌道交通建設的穩步推進,貴陽凸顯出巨大的市場空間。兩大軌道交通巨頭——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同時亮相“制博會”在意料之中。他們的展位相距不足5米,近乎“面對面”,彰顯了他們在貴陽市場上的激烈競爭態勢。
不過,這一次,他們之間的硝煙味卻沒有那么濃。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兩大巨頭代表的表態幾乎沒有“刺刀見紅”的口氣。
中國南車的代表浦鎮公司宣布,正與貴陽本地企業共同組建貴州南車軌道交通車輛有限公司,有望通過合資合作、平移先進制造技術等方式,在貴陽打造一個集車輛制造和維修一體化的基地。中國北車的代表北京二七則說,將避免與浦鎮公司形成同質化競爭,將產品主導方向,放在地鐵線路的后期維修服務方面。
當然,對于貴州、貴陽來說,他們希望借助軌道交通建設,借助“巨頭”的力量,助力整車制造及配套產業的加速崛起。
意料之中的“競爭”
在國內軌道交通市場上,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一直是競爭對手。制博會是貴陽裝備制造業的盛會,是貴陽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風向標。面對巨大的貴陽軌道交通市場,這兩大巨頭會否同時參展、會否面對面競爭備受關注。
根據規劃,貴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由4條線路組成,總長度約140公里,2030年形成全部線網。其中,僅2017年將投入試運行的1號線全長34.3公里,總投資193.7億元,截至6月25日,已累計完成投資88億元。按照人民幣現有購買力計算,可以預見在未來16年間,貴陽總長度139.3公里的軌道交通總投資將達到900多億元。
市場的力量是巨大的。今年,中國南車、北車兩大巨頭均派出代表參加制博會,以視對貴陽軌道交通市場的高度重視。其中,中國南車派出浦鎮公司參展,中國北車則由北京二七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代表。更為引人注目的是他們的展位相距不足5米,近乎“面對面”,似乎彰顯了他們在貴陽市場上的激烈競爭態勢。
要知道,去年,隸屬中國北車的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在制博會上的展位面積超過100平方米,而中國南車旗下的子公司并未現身。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黃振暉曾宣布,該公司已和六盤水市合作,投資20億元,擬建一期13公里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并且全部規劃設計已完成,預計不久后將動工建設。
意料之外的“和諧”
盡管展位“面對面”,但兩大巨頭之間的硝煙味卻沒有意料之中的濃烈。
100平方米VS不到10平方米,這是一座房子和一個房間的對比,也是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在本屆制博會上的展位面積。如此大的懸殊,瞬間將彼此間的硝煙味沖淡了很多。兩大巨頭代表的表態則進一步印證了他們之間的“和諧”。
浦鎮公司副總經理郭新說,去年底,中國南車與貴州省經信委、貴陽市簽署了《貴州省軌道交通產業基地框架合作協議》。目前,浦鎮公司正在與貴陽本地企業共同組建貴州南車軌道交通車輛有限公司,希望通過合資合作、平移先進制造技術等方式,在貴陽打造一個集車輛制造和維修一體化的基地,“此次企業高調亮相制博會,就是要讓更多的貴州人了解中國南車的動車產品,為企業進軍貴陽軌交市場造勢。”
北京二七銷售部副部長李永捷則表示,根據以往經驗,中國南車已與貴州、貴陽簽訂三方框架協議,我們不會與其進行同質化競爭,“但我們可以做地鐵線路的后期維修服務。這也是我們此次參加制博會主要的目的。”
北京二七的做法也得到浦鎮公司的認同。郭新說,中國南車雖然可以在動車車輛上實現99%的零部件自產,但是在整個線路上只能實現50%左右的產品配套,因此在打造產業鏈的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引進其他的企業進行產業配套,“在做大做強貴陽蛋糕的過程中,中國南車、北車之間既可以是競爭對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
貴陽的打算
兩大“巨頭”的“搶灘”,讓人看到了貴陽的潛力,也將為貴陽加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市工信委相關負責人說,貴陽市希望借助軌道交通建設,借助“巨頭”的力量,助力整車制造及配套產業的加速崛起。
這位負責人說:“目前,依托中關村貴陽科技園這一平臺,我們正在加強與中關村豐臺園、昌平園、海淀園等園區的合作,加快突破整車關鍵零部件、通信與信號、安全保障與運營服務等關鍵技術,并通過龍頭帶動效應,重點引進電力機車、電機廠、交控科技等相關配套企業,力爭早日形成千億級的軌道交通制造產業集群。”
事實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契合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搶灘”貴陽的目的。
作為“三線”基地,貴州、貴陽在鐵路專用設備、配件制造方面,已具備生產機車重大鍛鑄配件、機電設備等產品,以及完善軌道交通車輛、機電設備及配套產品鏈的產業基礎。“一輛軌道電車,所需要裝配的零部件在萬數以上,這需要上百家供應商才能供應。”郭新說,我們將與省內企業合作,同時引入省外相關企業,盡快實現在貴陽生產,為貴陽加速發展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