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在成都雙林路做建材生意的蒲云(化名)夫婦因一盒價值25元的砂輪切割片,遭到廈門一新砂輪有限公司(下稱一新砂輪)的起訴,并以構成商標侵權行為被成都中院判處8000元賠償金。不過...
近日,在成都雙林路做建材生意的蒲云(化名)夫婦因一盒價值25元的砂輪切割片,遭到廈門一新砂輪有限公司(下稱一新砂輪)的起訴,并以構成商標侵權行為被成都中院判處8000元賠償金。不過,蒲云夫婦并非該廠在成都的唯一被告,記者從案件相關人士處獲悉,成都中院自今年以來已受理近50起以一新砂輪作為原告的商標侵權訴訟案件。每起案件均有數目不等的被告遭到起訴。
商標侵權
出售一盒25元的切割片 法院判處8000元賠償金
2012年5月的一天,蒲云夫婦位于雙林路的建材店前,3名外地口音的男子提出要購買一盒砂輪切割片,并指定了相應的牌子“一比多”。“當時,他們問有沒有賣的,我說店里沒賣,但如果要可以幫你拿到貨。”第二天,蒲云妻子郭女士便從其他商家處以十余元的價錢購入2盒“一比多”品牌的切割片。隨后,以25元的價格賣給了3人。
3人拿到切割片,付完錢后,便要求郭女士為其出具票據。然而,正是郭女士為其開出的收據成為了日后法庭上被指證的重要證據。直到接到法庭傳票,出庭后,蒲云夫婦才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前的3個人以買家的身份來買切割片,其實是收集證據再來起訴我們商標侵權。”
最終,“一比多”切割片品牌所有者“一新砂輪”將蒲云夫婦起訴到法院,要求賠償經濟損失2萬元。其起訴理由為,該廠享有其切割片注冊商標專用權,近年來發現成都市場銷量減少,據其原因則是因為不法廠商與商販為獲取巨額利潤生產銷售假冒商品。而蒲云夫婦正是商販之一。
今年7月9日,成都中院對該案做出審理,并于7月19日做出判決,蒲云夫婦銷售的“一比多”切割片構成商標侵權行為,判定其賠付原告一新砂輪8000元人民幣。

開庭公告,近日同一原告商標侵權案頻頻在成都中院開庭(截圖來自成都法院網)
記者調查
法院受理同一原告案件近50起 同一天開庭審案十余起
蒲云夫婦稱,自己并非一新砂輪在成都的唯一被告,“當天跟我們一起出庭的還有另外幾個被告,只是他們愿意達成和解,賠付了相應的資金,未進行判決。”蒲云指出,在成都還有多家的五金建材店遭到一新砂輪的起訴,“都是分批次的,沒有合并訴訟。”
近日,記者從成都中院開庭公告中留意到,以一新砂輪為原告的訴訟案件也時常出現在公告中,且在同一天的開庭中一新砂輪的訴訟案件甚至多達十余起。今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案件相關人士處獲悉,今年以來,成都中院已受理近50起以一新砂輪為原告的訴訟案件,成都數家商戶遭到起訴。而開庭時間也多半集中在近兩月。
記者從一新砂輪官網獲悉,事實上,該公司自2008年開始,便先后在北京、上海、山東、浙江、福建等地開展了大規模的市場打假行動。不過,其打假訴訟則曾被質疑為“釣魚式打假”。
訴訟成本
分個訴訟成本高 但依舊“有利可圖”
雇律師、調查取證、協調、訴訟……打假并非一件簡單事,那么近50起訴訟,其成本也不是一筆小數目,“分個訴訟的成本肯定高于共同訴訟。”成都華楚律師事務所律師邱隆芬表示,按照市場行情,在其調查取證中人工費、公證費、律師代理費均達上千不等的數額,50起訴訟算下來各項費用也將達數萬,且耗時較長。
對此,蒲云夫婦代理律師周先生認為,對于分個訴訟還是合并訴訟均是原告的選擇方式,但無論選擇何種方式,都會有利可圖,“原告對各家的索賠金額均遠遠高出其應花去的成本,且分開訴訟,被告不易抱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