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新《環境保護法》實施第100天之際,環保部通報,除山西、海南、云南、西藏等4省、區外,今年1~2月,我國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共26件,罰款數額達1238.96萬元,個案罰款數額最...
在新《環境保護法》實施第100天之際,環保部通報,除山西、海南、云南、西藏等4省、區外,今年1~2月,我國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共26件,罰款數額達1238.96萬元,個案罰款數額最高為208萬元。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局長鄒首民說,自今年1月1日起實施新《環境保護法》以來,一些地區環保部門通過加強宣傳培訓,全面推進新法實施。與此同時,積極與公安部門密切配合執法,“組合拳”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威力已初步顯現。
同日,由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責任網聯合主辦的“美麗中國環境論壇”在京召開,論壇主題為“新環保法助推環保新常態”。會上,環保部政策法規司司長李慶瑞解讀了新環保法給企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100家中國境內企業(含在中國經營的外資企業)發出了“美麗中國環保倡議”。
打擊環境違法力度加碼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實施以來,環保部門積極運用新的法律手段,依照環境保護部、公安部等部門制定的配套辦法,經過兩個月的執法實踐,有力地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為。
鄒首民介紹,除山西、海南、云南、西藏等4省、區外,1~2月,全國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共26件;實施查封、扣押案件共527件;實施限產、停產案件共207件;移送行政拘留共147起。其中,河南實施按日連續處罰5件,罰款金額共計414.1萬元;內蒙古實施按日連續處罰5件,罰款金額共計140萬元;新疆實施按日連續處罰1件,個案罰款金額達208萬元;浙江實施查封、扣押382件,占全國查封、扣押件數的70%以上,移送行政拘留34件。湖北移送行政拘留29件。與1月份相比,2月份適用按日連續處罰案件數上升60%,適用查封、扣押案件數上升208%,移送行政拘留案件數上升115%,執法力度日益加大。
鄒首民說,“組合拳”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威力已初步顯現。遼寧省盤錦市環保局遼河口生態經濟區分局對拒不執行停止生產決定的遼寧正邦養殖有限公司處以20萬元罰款并移送公安機關予以行政拘留。遼陽市環保局、燈塔市環保局對遼陽市食品有限公司小屯屠宰場、東京陵屠宰場、燈塔屠宰場滲坑、暗管排放廢水等違法行為共處以15.935萬元罰款,責令停止生產并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3人。湖北省十堰市環保局對被取締關閉后死灰復燃的十堰旱橋工貿有限公司電鍍生產線有關負責人移送公安機關實施行政拘留。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環保局聯合公安局對已被責令停產又擅自恢復生產的永勝造紙廠進行突擊檢查,對涉事負責人處以行政拘留12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地區環保局對氮氧化物超標的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熱電分公司監測時發現該企業仍然超標排放,對其違法行為按日連續處罰208萬元。吉林省吉林市環保局對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大氣污染物超標排放行為按日連續處罰78萬元。江蘇省南京市環保局對擅自篡改監測數據的南京市中國水泥廠處以20萬元罰款,并移送公安局予以行政拘留。臨沂市環保局對二氧化硫超標的臨沂華龍熱電有限公司按日連續處罰100萬元。濟南市環保局對氮氧化物超標的裕興化工廠按日連續處罰56萬元。廣東省環保廳首次申請法院對未驗先投、拒不執行停產決定的東莞通明(眾明)電力有限公司熱電聯產項目予以強制執行,經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裁定準予實施。
百家企業倡議綠色轉型
李慶瑞強調,面臨嚴峻的形勢,企業要增強環境底線意識,要加大環保投入,包括技術升級投入,污染防治投入等。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實施信息公開,主動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
與此同時,李慶瑞提醒,新環保法實施,同樣為企業提供了機遇。一是為企業公平競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有效破解了過去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困境。二是國家給予政策扶持,特別是在財政、稅收、價格、政府采購等方面給予政策獎勵。三是推進了綠色轉型。國家鼓勵重污染企業主動退出,同時,鼓勵環保產業發展。
李慶瑞強調,“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法》已經開始實施,企業需要明確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順法者昌,逆法者亡。要深入學習研究環保法,貫徹落實新《環境保護法》,引導推動行業、企業健康持續發展,使之成為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器。”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胡靜表示,新環保法在義務的“主體”方面有了新的拓展,新的義務主體概念不僅包括企業,也包括地方政府。
胡靜表示,新環保法在未批先建、按日計罰、停產整治、查封扣押等問題上都做出明確要求,加大了違法打擊力度。同時,對責任人增加了行政拘留的措施,這對企業形成了很大的震懾。按照新法,“排放重金屬污染物或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超標3倍就構成犯罪,門檻非常低。”胡靜強調。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追究的污染環境罪只有104起,2014年高達988起。“這表明,我國司法機關打擊環境犯罪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胡靜告訴記者。
在論壇上,海爾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等100家企業發布了《美麗中國環保倡議書》。百家企業倡議,嚴格遵守新環境保護法,依法公開環境信息。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優先使用清潔能源。不斷加大環保和研發投入,生產綠色產品,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實現自身的綠色健康發展。努力減少能源消耗,爭做低碳企業,自覺保護人類生態環境,積極發揮輻射帶頭作用,引領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及所在社區成員履行環境責任。
與會專家表示,百家企業的環保《倡議書》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具有示范意義和標桿價值,如果企業真能夠做到倡議書所倡議的內容,中國的環境問題會有很大改善。
●相關觀點
新環保法不是“紙牙齒”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已于1月1日正式實施。然而,新環保法卻遭遇實施難題,有的地方政府普遍“不愿執法”:公益訴訟的案例并沒有大量涌現;對訴訟案件,地方法院不立案、地方政府不執法的現象較為普遍,這一狀況的出現與中國的法治結構缺陷密切相關。
新環保法實施之初,新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就坦言:“一個好的法律,不能成為‘pieceofpaper’,不是紙老虎。新環保法最關鍵的地方還在于執行和落實。”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盡管被譽為“史上最嚴環保法”,這部“長牙齒”的法律被社會各界寄予了強烈期待,但在執行中依然遭遇“執法軟、執行難”等老問題。
這再次告訴我們:當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公共治理問題,并不能簡單歸因于有沒有一部有力的法律。嚴刑峻法或許重要,但法律的“鐵齒鋼牙”要真正發揮作用,其關鍵依然在于能否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誠如一些環保專家所言,當前新環保法之所以面臨無力通基層的困境,有現實的司法難題,有環保法自身不足尚待完善的問題,也有公眾參與機制不健全、公眾參與缺乏必要保障的問題。但核心問題,依然逃不過法律的執行問題。很顯然,法律要不折不扣地執行下去,法律實施者就必須擁有足夠的獨立性與權威性,要有讓法律說了算的權力。
遺憾的是,如今,不管是具體負責施行環保執法的地方環保部門,還是負責司法的地方法院,在地方政府面前始終缺乏足夠硬氣的資本。因為人事任免仍然處于地方政府掌控之下,地方環保部門乃至法院難免受制于地方政府的政績沖動。在地方,一些污染企業同時也是利稅大戶,如果對這些企業嚴格執法,環保部門和地方法院就難免不受地方待見。盡管新環保法對環保執法不作為也有問責條例,但并沒有明確如果問責不落實又該如何處理,這一空白讓問責制度難免流于形式。執法、問責乏力的結果,不僅導致法律“牙齒”難以發揮效用,而且使環保執法者也容易成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打擊力度加碼 新環保法“組合拳”威力初顯 或許,指望新環保法一實施,就能徹底改變環保的老問題,開啟環境治理的新格局,也并不現實。但是,既然看清了新環保法面臨的問題,認清了法律必須通過嚴格執行才能獲得生命力,也明白了環保執法乏力的癥結所在,那么從現在起就應該著力于解決現實問題,掃清體制機制障礙,讓法律真正發揮作用。
●新環保法的實施,彰顯了相關部門依法治污的信心和決心。但新環保法在實踐中遇阻,甚至陷入尷尬境地,從中不難看出傳統GDP考核在其中作祟的影子。為了GDP,不少地方政府的監督問責流于形式,環境監管重罰款輕治理,使“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成為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