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場由“互聯網+”領銜的普惠式盛宴似乎才剛剛開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rdq...
一場由“互聯網++”領銜的普惠式盛宴似乎才剛剛開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的3個月后,6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下稱《意見》)。“互聯網+”這一新興產業模式正式成為中國的國家行動計劃。《意見》明確了推進“互聯網+”,促進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能等能形成新產業模式的11個重點領域發展目標任務,還提出具體支持措施,清理阻礙發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推動互聯網與各行業深度融合,支持互聯網企業上市。
不少互聯網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認為,《意見》的出臺有利于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促進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為經濟增長添動力。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報告為中國互聯網經濟算了筆賬:2013年中國互聯網經濟占GDP比重升至4.4%,達到全球領先國家水平;2013年至2025年,互聯網將幫助中國提升GDP增長率0.3至1個百分點,帶動中國勞動生產率提高7%至22%。
傳統產業的生機與危機
無論是個人移動出行、改造物流運輸行業,還是各式上門類的服務,大多數創業項目都傾向于打造一個或全面或細分的平臺,通過平臺集聚用戶來描繪一個屬于“互聯網+”的未來。對此,《意見》列出的相關支持措施中有一條是搭建“互聯網+”開放共享平臺,加強公共服務,開展政務等公共數據開放利用試點,鼓勵國家創新平臺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線開放。此外,“開展股權眾籌等試點,支持互聯網企業上市”的政策也得到明確表達。
在百度董事長李彥宏看來,未來“互聯網+”可能有兩種結局:一是以后所有的企業只剩下傳統主流產業和互聯網平臺類型的公司;第二種是傳統產業真正擁抱互聯網,找到提升核心競爭力的rightbutton(正確按鈕)。“你需要對行業有深刻的洞察,才能知道要解決什么問題。這些問題利用互聯網的技術能力解決之后,產業的效率就提升上去了。”李彥宏說。在第一種可能的結局中,可以看到的是,“各行各業的垂直平臺已經發展起來,形成趨勢,無論新生創業企業還是由互聯網PC端出現的,都是通過互聯網把線下的廠商、服務商吸引到這個平臺。當然,現在也有行業平臺內的整合,就如58同城與趕集,滴滴與快的”。
來自行業的疑惑是,當每一個行業都產生垂直平臺,會不會讓傳統行業給這些平臺打工?未來會不會形成幾個大平臺,還有很多垂直平臺的存在,共同為傳統行業提供獲得流量、用戶、收益、利潤的途徑?另一方面,李彥宏坦言,主流產業擁抱互聯網時依舊迷茫。“不論是中國經濟也好,還是世界經濟也好,最主流的產業其實不是互聯網產業,而是教育、醫療、金融、汽車、房產等代表經濟支柱的主流產業。我看到這些產業在擁抱互聯網的過程當中,直到現在仍然處在一個比較迷茫的階段。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第二幕已經進入高潮,如果這些主流產業中的人仍不能想清楚怎么才能參與到移動互聯網之中,那么他們將來的前景則是堪憂的。”
騰訊董事長馬化騰認為,“互聯網+”會成為未來經濟社會的起跑線,“‘互聯網+’可能帶來大量‘彎道超車’的機會以及被超越的風險”。馬化騰在《互聯網+: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一書中提出,“在更廣闊的國際競爭中,我們看到資源稟賦不同的各個國家,正重新聚集在‘互聯網+’這個起跑線上較量:發達國家希望繼續搶占優勢生態位,而發展中國家則企望借此實現‘彎道超車’。時下大家熱議的德國工業4.0和美國先進制造,都將互聯網視為一個重要的基礎和創新引擎。”
只不過,即使“互聯網+”正在成功席卷各行各業,注重安全規范、加強風險監測、完善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保障網絡和信息安全、保護公平競爭,依然是《意見》同樣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