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8年1至9月,完成生產總值3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85元,位列中國鄉鎮綜合實力500強、中國鄉鎮投資潛力500強。登封市大冶鎮——登封市大冶鎮地處嵩山東麓,全鎮轄34...
2008年1至9月,完成生產總值3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85元,位列中國鄉鎮綜合實力500強、中國鄉鎮投資潛力500強。登封市大冶鎮—— 登封市大冶鎮地處嵩山東麓,全鎮轄34個行政村,總面積98.7平方公里,人口7.8萬人。近年來,該鎮銳意進取,依托電力優勢和鋁礬土資源
向磨料和耐火材料產業發展,完成了初次產業轉型,已進入二次升級轉型的關鍵時期,2008年,該鎮位列中國鄉鎮綜合實力500強、中國鄉鎮投資潛力500強。近日,記者走進大冶,探尋一個內陸鄉鎮如何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異軍突起
大冶鎮是一個典型資源型鄉鎮。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改革開放后,大冶鎮便以大辦煤炭企業為先導。非公有制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進一步肯定和明確后,新一輪經濟發展的熱潮再次涌起,一大批民營企業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壯大。耐火材料、特種水泥、普通水泥、磨料磨具、碳化硅乃至電力企業等,紛紛崛起并加入到民營經濟發展行列,提高了全鎮工業經濟發展的品位。進入21世紀,大冶的經濟發展依然保持了強勁勢頭。“在發展初期,可以說是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勢。”回憶起當年蓬勃發展的情況,大冶鎮工業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依然記憶猶新。
2001年,大冶鎮為了擺脫工業發展困境,成立了“大冶煤炭協會”和“大冶鎮耐火材料協會”兩個行業協會。通過行業協會的自主管理,確保了兩大支柱產業———煤炭工業和耐火材料工業的經濟效益。次年, 2×30萬千瓦的華潤電廠開工建設。
2003年,大冶鎮提出了《大冶鎮可持續發展方案與實施對策》,新上擴建200萬元以上項目13個。2005年大冶鎮躍入河南省百強鄉鎮行列,位居第20名。2006年,全鎮安排9個重點工程,計劃投資3.3億元,實際完成投資3.31億元。
“陣痛”中變革
大冶鎮找到了一條群眾、企業和政府共同接受的、能達到三贏的道路:依托煤炭和鋁礬土資源優勢,堅持面向市場,面向全國,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科技進步為先導,繼續實施“煤—電—磨料—磨具”、“鋁礬土—煅燒—建材”發展戰略,統籌規劃,圍繞鎮主導產業,拉長產業鏈條,推動全鎮工業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在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相協調、節約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率并重的原則下,以煤炭產業為支撐,以磨料磨具產業為主導,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充分發揮煤炭產業對非煤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運用政策手段,激勵民間資本向磨料磨具產業集中。一方面要扶持該行業中的重點企業加快發展,另一方面要適應磨料磨具產業產品種類多、生產規模不易過大的特點,努力培育產業集群,通過規模擴張,發展成為新的主導產業,實現主導產業由煤炭向磨料磨具的轉換。
可持續發展之路
經過不懈的努力,如今的大冶鎮已經初步形成了煤炭、電力、磨料磨具、耐火材料、建材為主導的工業體系。2008年1至9月份:大冶鎮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1 億元,同比增長28.5%;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20.5億元,同比增長95.2%;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億元;財政收入完成1.2581億元,同比增長59.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85元,同比增長20.8%。
“今后,我們將繼續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生態化進程,努力構建和諧大冶。”大冶鎮黨委書記這樣告訴記者——長風破浪會有時,我們有理由相信大冶鎮正走在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上。
來源: 中原網-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