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編前】在12月23日召開的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第七屆五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上,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惠仁向大會作了題為“機床工具行業市場變化和經濟運行分析&rd...
【編前】在12月23日召開的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第七屆五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上,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惠仁向大會作了題為“機床工具行業市場變化和經濟運行分析”的報告,綜合國家、行業的統計資料和海關進出口數據,闡述了近期市場變化和經濟運行情況,對明年情況做了基本估計,并與在座的企業家們分享了自己對行業未來的幾點看法。本文有刪節。對行業未來的幾點看法
前已述及,主要由于問卷內容結構設計的限制,前述的行業企業家主要關注點反映的僅限于對當期企業經營的關注,并不能全面反映行業企業家群體對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思考。關于后者,我們有如下看法與大家一起討論。
1.需要做長期轉型調整的準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這是我們做好行業轉型調整的根本指導方針。實踐已經證明,無論是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還是中國機床工具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都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所以絕不是通過短期努力就能一蹴而就的,必須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才能逐步實現。調整轉型不僅需要克服長期形成的思維和行為慣性,還要戰勝利益格局調整產生的強大阻力,同時我們還要不斷探索許多我們所不熟悉的新東西。
《中國制造2025》與以往很多綱領和規劃的最大不同是什么?我認為最大的不同就是理性精神的回歸!《中國制造2025》對我們存在的差距做出了科學理性的分析和判斷,因此,對制造強國戰略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有了充分的認識,由此才制訂出“三步走”的戰略規劃。
要實現制造強國目標,需要科學的精神,老實的態度,要打牢基礎,靠不斷積累,積跬步以至千里。需要克服浮躁和焦慮,不發熱,不跟風,真正靜下心來做事。
彎道超車固然好,一招顛覆更加令人神往,但那畢竟是極小概率事件。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僅看到超車和顛覆那一刻的精彩和刺激,而無視人家長期臥薪嘗膽,默默無聞的積累與儲備。
現在的情況已經很清楚,我們必須做好長期調整轉型的準備。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戰略和行動才能做到理性和科學,從而效果才能是扎實有效的。否則,什么“智能制造”,什么“制造強國”,都只能是空中樓閣。
2.收縮戰線,加強縱深應該是我們的基本戰略選擇
現在看,“需求總量明顯減少,需求結構加速升級”絕不是短期的市場特征。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橫向收縮戰線,縱向加強縱深應該是我們正確的戰略選擇。本來我們的力量就不足,且對新的市場環境“水土不服”,現階段我們是明顯的弱者,這種情況下,應該采取的策略是集中優勢兵力,集中殲滅“敵人”,毛主席早就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反之,如果在當前情況下,還在盲目四面出擊,只能由于兵力分散最終導致失敗。做戰略,必然包括進退和取舍的選擇,否則,不可能是好的戰略。
3.需要做一些根本性的結構調整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對機床工具制造業同樣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因為在我們這里,“供需錯配”的矛盾十分突出,亟需行業自身不斷深化結構調整。
前面分析過,中國市場需求結構升級的主要方向包括三個方面。即,自動化成套,客戶化訂制和普遍的換檔升級。現在看,這些方向不是短期的,因為這些方向是用戶領域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必然要求。而上述升級方向所對應的要求恰恰是我們大部分企業最薄弱的短板,我們的看家本領更多地表現為用大批量的方式制造中低端的通用型標配單機產品,相應地,企業內部都有一整套長期形成的與這樣的看家本領相配套的資源配置結構體系(組織、人力、運作機制、分配原則等),企業在市場上表現的不適應,本質上是企業內部資源配置結構體系的不適應。因此需要根據市場的變化特點,下決心對企業內部結構體系進行根本性的重構,才能逐步解決供需錯配的問題。反之,如果不觸動企業內部過時的結構體系,僅僅在工作力度上下功夫肯定是不夠的,會永遠感覺力不從心。
4.已經到了從戰略層面規劃出口市場的時候了
3年前,我曾經對產業出口情況做過分析,記得當時我得出的判斷是三個字,即“小、低、散”。“小”是指規模小,這里更多地是指相對于內銷的規模小,記得當年全行業出口量僅占總產出的一成左右(近幾年已經有很大進步了)。“低”是指結構水平低,這與進口形成鮮明的對照。在進口總量中,60%以上是機床主機,其次是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而在出口總量中,主機僅占三分之一左右的份額,且產品結構水平較低,約50%以上的出口是磨料磨具和工量具,其中磨料和低端量儀、刃具又占據很大份額。“散”是指市場目標分散,集中度較低。我們經常聽到某些企業宣傳其產品遠銷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但實際上出口量并沒有多少。機床工具產業出口還存在一個突出的問題,那就是相當部分的企業還處于游擊戰的水平,即處于“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戰術狀態。因此,我的研究結論是,我們行業的出口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需要去深入開發。
我要說的是,現在已經到了對行業的出口市場進行戰略層面規劃和建設的時候了。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中國的開放已經開始由“引進來”為主的階段向以“走出去”為主的階段轉變,而且勢頭很猛(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亞投行等);二是新一輪的制造業轉移正在進行中,所不同的是這一輪轉移是由中國轉移到其他發展中國家,這個勢頭也十分明顯。在這種大背景下,出口市場的地位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因此,我們需要在戰略層面上對出口市場進行規劃和建設,并且這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