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21日在京閉幕,“穩中求進”連續第五年成為中國經濟工作總基調。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今日接受中新網視頻訪談,就明年經濟工作五大任務、如...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21日在京閉幕,“穩中求進”連續第五年成為中國經濟工作總基調。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今日接受中新網視頻訪談,就明年經濟工作五大任務、如何推進結構性改革等進行解讀。徐洪才指出,“供給側改革”關鍵是推動體制機制創新與人才培養。中國經濟工作五大任務有何內在聯系?
專家:相輔相成 環環相扣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這中間是相輔相成,環環相扣,是有密切聯系的。”徐洪才表示,產能過剩和庫存過多是相一致的,另外就是負債率過高,那潛在風險過大;在去庫存的過程當中,也要考慮到短期的陣痛和沖擊,這種沖擊可能會影響銀行的穩健經營,壞賬可能會增加,社會可能不穩定。另外要補短板,實際上就創造新的發展的機會,新的供給、需求通過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提供更多的就業和發展機會。
徐洪才稱,十三五是進入經濟新常態第一個五年,2016年是開局之年,現在面臨的形勢是三期疊加,現在老的動力在減弱,新的動力一時跟不上,那么在這樣新舊動力交替的過程當中,去庫存、去產能的問題亟待解決。
新常態下如何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專家:要靠結構調整和改革
此前有分析認為,中國經濟正處于“溫和換擋”階段。11月3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今后五年,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2016年至2020年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
該如何在“提高發展質量”的同時“不失速”?
“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還是要靠結構調整和改革。”徐洪才接受中新網視頻訪談時表示,現在中國經濟結構出現了一些向好的趨勢,比如說現在消費對經濟拉動力已經大大超過了投資。所以,過去單靠規模擴張的發展模式已經轉變,新的動力正在形成。
在徐洪才看來,像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戰略都是“提質增效”的途徑。“對傳統行業進行改造,要轉向中高端,在全球的分工體系里面,不能老是在落后的低端位置,要提升競爭能力。”
“雙創”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如何發揮作用?
專家:小微企業將大有可為
2016年我國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環境約束日益增強等諸多挑戰,為此亟待經濟增長“新動能”的發力。為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倡導“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鼓勵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
徐洪才首先解釋了“雙創”的兩層含義:一個是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個人作為創業的主體,兩個主體不一樣,但中間是有密切相關的;另一個就是創業活動。
“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無論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首先要加大投入,然后要建立機制,鼓勵大家創新創業;其次要協同作戰,政府企業科研機構要合作;再者就是金融支持,通過多層次的,多樣性的金融服務的支持,來支持你的創新創業活動;此外,就是政府財稅政策要調整,適當的補貼和引導創新創業基金來支持這些活動。”徐洪才表示。
中國結構性改革中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專家:產能過剩問題最需關注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要“推進結構性改革”,會議指出,“明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
中國最大的結構性問題是什么?徐洪才認為,“目前中國最大的結構性問題是產能過剩,需多管齊下解決這一問題”。
徐洪才坦言,導致過剩產能的原因很多。首先是低層次的重復建設,企業一哄而起,地方政府處于自身利益的需要盲目推進,導致了過剩產能。要想辦法把它淘汰一部分,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把過剩的產能給它解決掉,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一個堅實基礎。
談及解決過剩產能的方法,徐洪才表示:一方面要培育市場機制;另一方面,要通過擴大新的經濟空間,消耗一部分原材料,鋼筋、混凝土、鋁、玻璃等過剩的產能;再有,可以通過國際產能合作輸出一部分產能。
“供給側改革”關鍵何在?
專家:機制創新與人才培養
“明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會議認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自今年11月以來,“供給側改革”就成為經濟熱詞,被屢屢提及,此次被寫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告,可見意義重大,到底“供給側改革”的關鍵何在?
“推進供給側改革,關鍵是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和人才培養,要從這兩方面釋放供給側經濟發展潛力。”徐洪才直言。
徐洪才認為,要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來推動供給側改革;另外,人才也很重要,我國創新性人才嚴重不足,比如中西部地區很多生產要素條件很好,土地資源、市場都有,廉價勞動力也很多卻難成氣候,關鍵是缺少了領軍人才、企業家。
“鼓勵房企適當降房價”釋放了怎樣信號?
專家:適當降價是理性抉擇
在化解房地產庫存方面,會議提出“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
“針對三四線城市的開發商來說,適當降價是理性抉擇”,在徐洪才看來,適當降低商品房價格有助于去庫存,有助于房地產結構調整,同時也讓這些新興農民能夠受益,整體可以得到一個良性的循環。
徐洪才預測,2016年三四線城市的商品房價格可能會出現下調,同時房產交易量會上升。隨著戶籍政策、社會保障政策等調整,很多農民變成市民,拉動了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提升了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是有支撐力的。
談及一線城市,徐洪才表示,一線城市可能情況不太一樣,由于一線城市本身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條件好一些,在這種情況下,整體上需求比較強勁,現在庫存消化得也差不多了,所以恐怕也要防止明年一線城市房價上漲過快,未來一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房價分化的走勢或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