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走進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更像是走進了夢幻般的“水晶宮”。在這里,晶瑩的紅色寶石、剔透的人造鉆石,已經不再是最吸引眼球的瑰寶,而展廳正中重達380公斤的透明KDP晶體,大...
走進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更像是走進了夢幻般的“水晶宮”。在這里,晶瑩的紅色寶石、剔透的人造鉆石,已經不再是最吸引眼球的瑰寶,而展廳正中重達380公斤的透明KDP晶體,大概是最美麗而昂貴的———它展現的是科學的美。在陶緒堂博士的引導和解說下,我們理解了“晶體是美麗的,更是有用的”這句話的含意。 “晶體與氣體、液體以及非晶質固體的本質區別是結構上的‘長程有序’,晶體的‘長程有序’規律,可以用點陣構造來描述。在晶體中,晶瑩透明的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透明的固體都是晶體,如玻璃就不是晶體。這是因為,玻璃并沒有‘長程有序’結構。”陶緒堂博士深入淺出的解釋,讓我們對這座神秘的科學殿堂親近了許多。
我們的腳步踏進碳化硅單晶實驗室。與KDP晶體生長實驗室不同的是,這里的儀器設備精密且復雜,空間布局緊湊,這里有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碳化硅單晶生長爐,價值超過800萬元。
主持這一研究的徐現剛博士說,碳化硅晶體被稱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又稱為寬禁帶半導體材料、高溫半導體材料等,是目前國際上的研究熱點。它們具有高熱導率、高臨界擊穿電場和低介電常數等特點,成為耐高溫、大功率、耐高壓、抗輻照的半導體器件的優選材料。其器件可用于核反應堆系統、宇航、電力系統等領域的極端環境中。該晶體的生長條件苛刻,需在2100℃以上保持高真空一周以上,且對籽晶質量、固定方式等也有很高要求。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利用長期研究工作中積累的單晶生長經驗,結合自行設計的獨特的坩堝和溫場,配合國外進口設備,在短時間內成功地生長出直徑達2英寸的碳化硅晶體,并圓滿解決了切片、拋光等工藝。大尺寸碳化硅晶體的研制成功,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德國之后,有能力生長這種晶體的國家,打破了西方國家對我國的禁運,并為我國的高溫半導體材料的研發和應用跨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