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綜合消息,前七個月中國經濟數據顯示了L型經濟走勢下的艱難。市場關注:L型經濟會延續多久?是否還有可能繼續下滑?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我國經濟增長已非常接近底部,正處...
綜合消息,前七個月中國經濟數據顯示了L型經濟走勢下的艱難。市場關注:L型經濟會延續多久?是否還有可能繼續下滑?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我國經濟增長已非常接近底部,正處在壓力和困難較大,同時已看到轉型成功曙光的時候。他解釋,“這里所說的觸底,不是V型或U型反轉,而是增長速度不會繼續下降,進入L型的下邊,進入一個速度適當,更具創造性和可持續性的中高速增長平臺”。
劉世錦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回落,是由以往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到中速增長,背后則是經濟結構、增長動力和體制政策體系的系統轉換,可稱之為“轉型再平衡”,也就是由高速增長時的平衡轉向中速增長的平衡。實現這一平衡,將取決于三個條件,即高投資觸底、去產能到位和新動力形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的底部現已初步建立起來,這個底部首先基于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結構變動的潛力很大。他認為,從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發展潛力、發展態勢、政府宏觀調控能力來看,中國經濟具備保持平穩增長的條件。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稱,中國經濟或在兩年內觸底,但還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張立群稱,最近幾年穩增長政策的經濟效果逐步顯現,“長短結合”的模式更注重政策可持續性,既利當前,更重長遠。目前就業形勢、居民收入、消費都保持總體穩定,這對經濟增長的托底作用已經非常明顯。
在安邦咨詢(ANBOUND)看來,前述官方研究人員對中國經濟的看法雖然表面上不悲觀,但也絕對談不上樂觀。正如有學者所指出,如何平衡長短期的政策是個難題。當經濟繼續下滑時,很容易出臺短期刺激政策來穩定增長,而忽視了中長期問題。因此,平衡長短期政策,平衡實現動力轉換,這對政策部門來說十分重要。